電子報詳情頁

殯葬業透視②/遺體化妝師:讓逝者有尊嚴,生者珍惜當下

  圖:(左)執骨師傅沙哥13歲便入行,在行內打滾近60年。圖前方為道具骸骨。(中)遺體化妝師Carmen不怕屍體,只怕不能讓先人走得體面。\大公報記者黃洋港攝;(右)許冠文在電影中飾演喃嘸師傅文哥。\《破·地獄》劇照

殯葬行業有不同崗位,作為需要近距離接觸先人遺體及骸骨的化妝師及執骨師,職業彷彿帶有不少神秘色彩,被不少人視之為唯利是圖、厭惡性職業。然而執骨師傅沙哥及遺體化妝師Carmen都認為,雖然改變不了外界的誤解,但一定要尊重自己的專業、尊重先人。Carmen直言,「我不害怕遺體,我更害怕我不能讓他們體面走完最後一程」。

沙哥強調,我們的宗旨是「逝者安息,家屬安心」,更認為能幫先人將後事辦好是「積陰德」,無懼近距離接觸死亡。看到先人體面離去,活着的人可以更容易接受親友死亡的事實,珍惜當下,安心克服逆境。\大公報記者 劉碩源(文) 黃洋港、許棹傑(視頻)

華人重孝,《論語‧為政》提到「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意即父母健在時,子女應以禮侍奉;父母離世後,子女要以合宜之禮把父母安葬,還有日後拜祭,藉以慎終追遠,追念前賢,以盡孝道。

喪親家屬透過舉辦喪禮,借助當中的儀式帶出「逝者善終、生者善別」的信息。

執骨師傅 沙哥 細心耐心做到「齊齊整整」

「這個是頸椎上的骨頭,形似有人盤坐,因此又叫觀音骨」。面前乾瘦黝黑的長者被人喚作「沙哥」,是一名在行業內摸爬滾打近60年的執骨師傅。為生計也是為興趣,沙哥13歲已入行,「小時候看着周圍有執骨師傅上山執骨,產生了興趣,後來就跟師傅學習入了行。」

「執骨」是中國華南地區的殯葬傳統,在香港,一般於先人土葬六年後把先人的骸骨「執起」,放入金塔。沙哥表示,入行關鍵在於細心、耐心,務必做到「齊齊整整」。

他說,當年跟師傅學習執骨時,最初只能在師傅身邊觀摩,絕不會輕易獲嘗試落手,「誰會讓你『烏下烏下』(糊糊塗塗)落手做,裏面是一個人來的!」觀摩了大半年,師傅認為沙哥有資格嘗試執骨,就會開始「考驗」他,例如在執骨過程中故意遺漏骨頭,讓他清點數量,若沒有留意到便會遭劈頭蓋臉臭罵,「沒滿師是不會讓你自己做的,要尊重先人。」

對普通人而言,談及死亡已感恐懼,不少人甚至認為殯葬行業「晦氣」。但沙哥不以為然,笑道「哪有什麼遭人歧視,像我,該結婚結婚、該生子生子。」他表示若自己兒子願意學執骨,他十分樂意帶他入行。

懂得接受死亡,更易懂得活下去的重要。被問到有沒有害怕或後悔過從事殯葬業,沙哥斬釘截鐵表示「從未有過」,更認為幫先人將後事辦好是「積陰德」,談何畏懼。

遺體化妝師 Carmen 把遺體修復到最好狀態

80後的Carmen是一名遺體化妝師,在家人影響下入行,早年曾在內地的大學學習專業遺體化妝,現時是資深從業員。

她說,平日接觸的遺體狀態不一,有的保存狀態較好,有些或遍布黴菌、難辨面目,甚至有些墮樓的遺體,需要進行填充,才能進行化妝,工作難度不一,她形容「如開盲盒」。但對Carmen而言,如何將遺體修復到最好的狀態是重點,表示「我不害怕遺體,我更害怕我不能讓他們體面走完最後一程」。與最好狀態的逝者見最後一面,活着的親朋就較容易接受死亡的事實,在親朋逝去一事上學到如何好好活着的重要一課。

殯葬行業見盡生死,但不代表會麻木。Carmen說,早年曾幫一名受虐小女孩的遺體化妝,看到女孩小小的身軀上,有不少被虐待的痕跡,大腿上被法醫解剖的傷痕也很長,心中十分難受,後來她和同事買了很多小零食給小女孩陪葬。

已為人母的Carmen也曾為兩個月大的嬰兒遺體化妝,她說,共情母親的傷痛讓她一度淚流滿面,隨後她更是將這次化妝的收入全數捐贈做善事。

她表示,「無論工作中看到什麼,再難過也要盡快調整好心態做好本分,因為這是他們和家屬見的最後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