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知見錄/亂談貓狗叫\胡一峰

冬天的深夜,斷續傳來貓叫。牠們是流浪貓,盤踞在樓下停車場。小區裏有幾位好心人在那裏設了投餵點,這幾隻不知從何方雲遊至此的貓兒便定居下來,一到半夜,叫個不停,迴盪在寂靜的空氣裏,淒厲可怖,撓人心肺。按我老家的說法:貓嗥年到。實際上,其他季節的夜裏,貓照樣叫個不停。從科學上講,大概是發情的緣故。而貓愛在半夜叫,又與牠夜行動物的天性有關。

狗就不一樣了,沒有夜行的習慣。入黑之後,不像貓那麼鬧騰。當然,夜間也有犬吠,不過給人另一種感受。狗子認人能力很強,越到深夜,牠的警惕性越高。我小時候養過土狗,自家人再晚進門都無妨,陌生人如有進入牠警戒範圍的企圖,牠會馬上大叫起來。或許因為人類與狗相處的歷史太久了,而狗又長期擔任夜間警衛的工作,深夜聽到狗叫,不厭煩躁,反覺踏實,這一點和貓叫給人的感受大不同。夜裏的狗叫聲,甚至得到魯迅先生首肯。「深夜遠吠,聞之神怡,古人之所謂『犬聲如豹』者就是。倘若偶經生疏的村外,一聲狂嗥,巨獒躍出,也給人一種緊張,如臨戰鬥,非常有趣的。」不過,魯迅對狗叫作了細分,他討厭吧兒狗。「因為牠躲躲閃閃,叫得很脆:汪汪!」

兩相比較,貓狗叫裏似乎藏着一點人生的道理。貓叫讓人心煩,因為牠的叫聲只受自己激素支配,單為發洩自己情思,全不顧他人耳根。狗則不然,牠的叫乃出於責任的自省,叫得越兇,越為預警他人,故而帶幾分利他色彩。人固非貓狗,而其理相仿。不如意的事誰都會遇到,難免由着性子「學貓叫」發洩鬱結,卻不宜叫個不停。同時,不可忘了「狗叫」的職責。復旦大學的創始人馬相伯享壽百歲,一九三九年臨終前將自己比作一條叫了一百年的狗,希望喚起國人勉力奮鬥。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