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HK人與事/北角遊\明 德

  圖:香港東廊板道社區聯絡中心。

港島東廊板道西段其中一個連接點位於北角電照街,設有社區聯絡中心。為配合東廊板道西段開放,近日中心舉辦社區文化導賞團活動,此次主題是北角。

東廊板道總長度約二點二公里,油街至糖水道的一段為西段(長約七百米),電照街至海裕街的一段為東段(長約一點一公里),兩段之間由長約四百米的北角海濱花園連接。二○二五年中前陸續分階段開放,完全開放可打通從筲箕灣海濱步行到堅尼地城。

據導遊介紹,東廊板道沿海岸線在東區走廊橋底興建,遊人可飽覽維港景色;而昔日在北角沿着海岸線的沙灘,有建泳棚可供泳客游泳,亦可觀賞海景,當時市民乘搭沿海岸線而興建的電車前往泳棚游泳。

導遊帶領團員在北角區走了一圈,以東廊板道的北角段範圍,構建北角社區故事。從東廊板道社區聯絡中心出發,途經電照道、馬寶道、春秧街街市、英皇道、大強街,到達油街為終點。

一路走着大街小巷,沿途尋找即將消失的事物:馬寶道上一間在區內碩果僅存的上海理髮店;馬寶道一間排檔售賣麻雀牌,此類排檔隨店主年老而減少;英皇道新光戲院易手即將關閉;英皇道麗宮大廈的一間繡花拖鞋店舖,店主老婆婆透露已經營六十年,昔日繡花拖鞋多上海人光顧,是高檔貨,普通人家多穿木屐,造鞋師傅多已年老退休,慨嘆如無人承繼,店舖就要結束。

導遊講述北角故事,仿如帶領團員走進時光隧道,回到昔日北角:電照道上街燈照亮早晚出入中巴車廠的道路、馬寶道(Marble Road)上的工人在處理礦石、馬寶道上北角工廠大廈的工人、上海和福建社群在北角區內生活聚居;春秧街兩旁有「四十間」之稱的四十間唐樓建築群,郭春秧糖業夢碎再在北角發展地產建「四十間」;春秧街旁的月園遊樂場、大強街的發電廠、昔日油街停厝先人遺體的厝房和舉行喪禮的永別亭(又叫厝亭)等等。

北角遊勾起腦海時光倒流片段,幾十年前筆者經常在此區看電影,包括近期活躍影圈許冠文的作品《半斤八両》,李小龍的電影等等;區內戲院多包括國賓戲院、皇都戲院、國都戲院;導遊告訴團友,在現址北角新都城百貨,是昔日的都城戲院,此乃所有團友都不知道。

時代更替導致舊事物消失,期望時代演變中亦能盡量保留歷史痕跡,保育與發展應得到平衡,更期望在不久的將來皇都戲院「飛拱」外牆可以重現,新光戲院可以繼續經營,可給北角社區留下些小重要歷史痕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