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論風生/攜手開創「一國兩制」事業高質量發展新局面\梁美芬

全國港澳研究會昨天舉行「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出席並致辭。透過學習貫徹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極大地增加了我們對「一國兩制」制度優勢和發展前景的信心。

習近平主席發表的重要講話,高度肯定具有澳門特色的「一國兩制」成功實踐,深刻總結「一國兩制」實踐經驗,科學擘畫「一國兩制」事業發展藍圖,向世界莊嚴宣示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的堅定立場,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港澳篇」的最新成果,為香港、澳門未來發展領航指向,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港澳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在「一國兩制」發展進程中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一國兩制」作為全球治理創新的優越制度,透過在香港澳門實踐,向全世界證明了「一國兩制」的獨特優點。在世界進入大歷史、大形勢、大變局的關鍵時期,香港及澳門如何回應這個新時代的考卷,是國家及歷史給我們最大的功課,責任及承擔。

習主席在重要講話中強調,「一國兩制」具有顯著制度優勢和強大生命力,是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的好制度,是服務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的好制度,是實現不同社會制度和平共處、合作共贏的好制度,必須長期堅持。「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護。夏主任昨日對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的權威且深入的解讀,尤其精闢深刻。

筆者從1987年起,有機會近距離向許崇德教授學習「一國兩制」初心:國家高度重視歷史的現實以及法治的精神,專門在憲法增加了第31條,為「一國兩制」及香港基本法提供了憲法的保障。筆者習慣以「五觀」,即歷史觀、法治觀、國際觀、安全觀及發展觀,來進一步闡述「一國兩制」成功實踐。

「一國兩制」的時代和世界意義

第一,「一國兩制」是全球唯一可行以和平法治方式去解決歷史遺留下來的主權爭議。在世界各地都有戰火的今天,不僅是中華民族百年來追求民族復興的重要里程碑,更為世界提供了一個解決歷史爭端的和平典範。在國際局勢動盪不安的今天,香港及澳門的和平回歸顯得尤為珍貴。它彰顯了中國領導人的政治智慧和國家治理的高度自信,也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致力於和平發展的誠意,更為世界各地歷史遺留下來的主權爭議提供了一個和平的選擇。

第二,依憲收回香港和澳門,依法落實國際承諾的法治觀。「一國兩制」是國家的珍寶,也是全球人類文明法治的無價資產。所謂「治國有常,而利民為本」。「一國兩制」的成功實踐,離不開法治的堅實保障。香港一直是國際金融、貿易、航運中心,香港的國際地位完全是有賴於香港基本法將「一國兩制」的治理原則,包括香港維持資本主義制度、自由經濟體系、自由貨幣政策等以法律方式體現出來,讓香港作為中國唯一的普通法地區的法治品牌揚名海外,為國家、為香港法治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

至於澳門在回歸前治安情況一度非常惡劣,但回歸以後,大家到澳門都讚不絕口,再不用擔心治安問題。澳門變成一個非常安全的地方,實受惠於「一國兩制」、背靠祖國及澳門基本法這堅實的發展基礎、並保存了澳門作為葡萄牙語及中文雙官方語言的優勢,亦保存了歐洲大陸法系的傳統,以令中國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種官方語言、三種法律體系」,包括中國的成文法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歐洲成文法大陸法律體系,以及普通法體系,全部都可以為國家的發展發揮獨特作用。

第三,國家一直非常重視國際法、謹守國際法及國際秩序,履行國際承諾,是國際法及國際秩序的堅實守護者。香港澳門基本法的制訂,是履行《聯合聲明》的重要法律程序,基本法更授權給香港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在經濟貿易、金融、航運、通訊、旅遊、文化體育等領域與世界各國和國際組織維持發展關係,為香港澳門回歸後作為國家的「超級聯繫人」提供法律基礎。

隨着國際局勢的急劇變化,香港一直堅守在國家最前端的國際窗口努力。香港過往的貿易夥伴大多是美歐等西方國家,現時正努力開拓東盟、中東歐、中東以及非洲市場。澳門在國家戰略中的定位與角色日益突出。在「一帶一路」倡議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雙重推動下,澳門不僅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亦是中國與歐洲搭建合作的重要橋樑。

第四,安全是發展的基礎。澳門在2009年制定了國家安全的一系列法律,已事實證明了安全是發展的基礎。澳門自制定了國家安全法以後未發生過任何動亂,亦幾乎未試過以相關罪行進行檢控,證明有關法例發揮了阻嚇性作用。而香港在2020年香港國安法未實施以前發生了多次社會動亂,證明沒有國家安全網,即使國際大都會如香港亦無法發展。因此,香港在2024年終於完成基本法第23條立法,履行憲制責任制定了《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讓香港可以專注於發展經濟。

將大灣區建成世界級灣區

第五,經濟發展不是用來評論,而是要付諸實踐,促進粵港澳大灣區的規則銜接,制度對接。習近平主席再三強調香港及澳門站在新的發展起點,肩負着新的歷史使命。香港與澳門地緣相近,文化同根同源,人文交流頻繁,經貿往來密切。共同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是兩個特別行政區繼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集體共識和應有之義。

筆者堅信,在「一國兩制」的優勢下,香港澳門攜手合作,扮演好特別行政區的角色,在國際大舞台如「一帶一路」及與世界各國的經貿合作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在大灣區發展中,香港和澳門要助力大灣區發展成為世界級的灣區。粵港澳大灣區具有強大的優勢,深圳在科研方面在世界上名列前茅,而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有着法治、專業金融體系等優勢,可與大灣區其他城市共享法治,與其他專業攜手合作,吸引世界級的投資者及人才走進大灣區進行投資創業,而大灣區各個領域人才也要付諸行動,大灣區的制度銜接與規則對接要展開積極的工作,令區內各城市在經濟貿易方面可以拆牆鬆綁,除了仲裁法律等可以考慮與大灣區其他城市一齊共享香港法治品牌及某些法例規則可以標準化之外,其他領域如金融經濟等,亦可以考慮循序漸進地拆牆鬆綁,以更好吸引外資及便利內地資本走進國際。

發展為本,經濟先行。現時全球經濟不景氣,特別在三年疫情之後很多企業都面臨進退維谷,特區政府一直協助各行業轉型。但在傳統經濟模式之外,香港也必須痛定思痛,因為人工智能的時代已經來臨,無論經貿、教育,金融、物流、工業、建築、法律等傳統行業都要面對機遇與挑戰。我們必須跳出傳統框架,引進新行業、新經濟。同時政府亦要做好準備,協助一些行業轉型。經濟轉型不能停留在紙上談兵階段,必須付諸實踐。香港及澳門要積極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發揮「一國兩制」下的獨特作用,為國家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正如夏寶龍主任所指出,「一國兩制」實踐進入了新階段,國家的發展日新月異、勢不可擋,港澳的發展生機勃勃、未來可期。習近平主席滿懷深情的囑託一定會激勵、鼓舞全體港澳居民銳意進取、奮發有為,為香港、澳門飛得更高、走得更遠、實現更好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我們堅信,有偉大祖國作堅強後盾,有特別行政區政府和社會各界團結奮鬥,乘着強國建設、民族復興的浩蕩東風,香港、澳門一定能夠再創新輝煌、再續新傳奇!

全國人大常委會香港特區基本法委員會委員、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