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事廳/立法會擔當有為 變革創新迎挑戰\梁君彥

踏入2025年,亦是第七屆立法會展開最後一個年度會期。新年伊始,立法會議員已着力為開拓香港新經濟把脈,在今年度首次立法會會議上提出包括與推動體育產業、河套區發展、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等相關的質詢或議案,大家本着以民為本的初心,齊心為香港長遠發展出謀獻策。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日前在「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上表示,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明確提出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殷切期望特區政府要搶抓機遇、銳意改革、擔當作為。

習近平主席總結香港和澳門回歸以來的實踐經驗,明確指出要推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必須把握好4條規律: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維護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以及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第七屆立法會遵此方向,致力讓香港在「一國兩制」下,對國家、對國際發揮更大作用。

堅守「一國」之本、善用「兩制」之利

完善選舉制度,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第七屆立法會議員以國家和特區整體利益為依歸,過去3年多以來合共通過83項政府法案,較曾有「拉布」亂局的上屆立法會同期多出48%。公共開支撥款方面,截至去年底本屆財委會共批出194個撥款項目,涉及承擔額超過5700億元,較上屆同期多出27%。立法會議員全力惠民生、振經濟、追落後,與特區政府團結一心,擺脫內耗,同繪良政善治,真正彰顯「一國兩制」的優越性。

維護高水平安全、推動高質量發展

去年,立法會全票通過《維護國家安全條例草案》,與特區政府一同築牢了維護國家安全的有力屏障,令市民和國際投資者更有信心在香港生活和營商,有利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維護國安的法律機制得以完善,香港就更有「底氣」邁向高質量發展。

這項立法工作的典範,證明了議會絕非「橡皮圖章」,議員審視法案絕不馬虎、不畏難,全程公開透明。議員處理其他推動本港高質量發展的法案和撥款申請時,同樣從民情出發向政府建言,例如通過了涉及2047年6月底到期地契處理機制的《政府租契續期條例草案》,議員充分反映不同持份者聲音,穩定投資者發展土地的信心。而因應香港銳意發展成國際創新科技中心,財委會亦通過了包括設立香港微電子研發院等推動科研的撥款項目。這些例子體現了夏寶龍主任所指,把維護安全和聚焦發展結合起來,兩者缺一不可。

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

夏寶龍主任亦提到,要推進「一國兩制」實踐,特區要強化內聯外通。立法會不遺餘力對外說好國家和香港故事,去年我率領立法會代表團出訪馬來西亞、印尼和新加坡3個東盟國家,深深感受到東盟成員國家對香港加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支持。我在上月再與7名議會聯絡小組委員會成員到訪日本,親身向當地官員、國會參眾兩院議員和商界代表,爭取支持本港加入RCEP,亦藉此機會消除日方對香港的誤解,力陳在「一國兩制」下,香港一如以往是自由開放的城市,實施《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後,社會環境更穩定、更安全,能更有效保障海內外投資者。

我們發現透過坦承、直接的深度交流,有助對外推廣香港國際都會形象。這也是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對香港的期許,讓香港更好發揮獨特優勢,強化內聯外通的橋樑角色,助香港在國際舞台展現更大作為。

弘揚核心價值、促進包容和諧

第七屆立法會的組成五光十色,議員代表社會不同界別、不同階層,並以國家和香港社會民生發展利益為大前提,提出廣度和深度兼備的議案或建議。去年所提的46項議員議案,涵蓋支援輔助生育政策、進一步完善房屋階梯、關注中產階產需要、跟進新來港人才融入香港措施等議題,除了與市民息息相關,更印證議員對促進社會融和及各界別的福祉,十分上心。

議員能有效向政府上達民情,是建立包容和諧社會的重要一環。過去一年,行政立法的良性互動再踏上新台階,剛剛在上星期舉行了本屆第17次前廳交流會,議員與官員圍繞發展旅遊熱點與推動銀色經濟的議題交流。為了精益求精,下一次前廳交流會將進一步優化,更有系統的新安排以立法會18個事務委員會為基礎討論不同議題,令互動交流更聚焦、更到位,這亦反映政府重視事務委員會,在醞釀、制訂與實施政策過程中,願意吸納議員意見。

習近平主席對澳門提出「三點期許」和「四點希望」的重要指示,同樣適用於香港。展望新一年,香港機遇與挑戰並存。在國際層面,百年未見之大變局正加速演進,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我們要更主動對接國家發展戰略,不斷提升香港國際競爭力;同時亦要廣納人才,銳意變革創新,尋找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逆轉財赤,以實際行動回應習主席的期許和希望。

立法會議員作為特區管治團隊一分子,會積極自我完善,履職盡責,在此關鍵時刻,為香港打拚的步伐絕不能放慢,在經濟、民生、旅遊、體育盛事、內聯外通等領域上,需憑靈活創新的思維提出可行及到位政策,一齊集中精力拚經濟、謀發展,提升治理效能,重振市民信心。

我深信行政與立法機關定當群策群力,呼應習主席對香港的寄語,順應時代發展潮流,主動「識變、應變、求變」擺脫波瀾,將香港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建設更繁榮昌盛的香港。

立法會主席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