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天氣轉寒,晚上尤其北風凜冽,但無減一眾愛樂者出席一場別具意義音樂會的熱情。
周五晚香港大會堂劇院,由慶祝成立半世紀的「樂樂國樂團」屬下的「香港傳奇室內樂團」重演《花影長歌·城鄉風情》,包括五首香港作曲家為中西樂器創作的作品。這輯節目去年入選國家藝術基金舞台藝術創作資助項目,可喜可賀。
五首作品之中,有三首是直接與香港風情有關的。例如開場由陸尉俊創作的《舞火龍》六重奏,通過不同節奏和韻律,生動描繪大坑火龍盛會。從樂師跺腳到提琴滑音等,此曲充滿現代感和活力。
接着是由國樂團創辦人梁志鏘親自指揮創作的《大埔剪影》,以五個樂章描繪他生於斯長於斯的大埔今昔風貌,輔以畫作及圖片,為十人樂隊奏出的音符提供視覺層次,滿富效果(見附圖)。例如第二樂章〈鳳園蝶影〉,以輕快三拍節奏通過弦樂及木管奏出蝴蝶翩翩起舞。接着〈哭嫁〉採用客家音樂素材,開始的鑼鼓聲,配合市集照片,奏出氛圍。之後大提琴和中阮等鋪墊,小提琴以滑音描述出嫁女不捨依依,最後鑼鼓聲漸弱,有若花轎遠去,效果央然。〈救救沙羅洞〉是全曲較沉重的一節,低音大鼓及笙等配合放映的荒廢村屋,與後來重建後轉奏大調形成對照,也帶出微笑。
同樣形成對照是下半場兩首為大提琴獨奏編寫的作品,廖啟賢創作《心的枷鎖》的困惑與無奈,與黃學揚《維港夜曲》以優美旋律描寫渡輪微風,各有抒發。最後張珮珊的《花影長歌》,以五首西洋歌劇裏的花兒為題材,由女高音阮妙芬逐一演繹,成為音樂會壓軸之作。
據悉這套曲目今夏將在巴西演出五場,讓這場預演更添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