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回家,聽父母絮絮講述幾位老友的近況。某某查出卵巢癌,手術摘除後還要化療九次。某某胃裏長了大息肉,繼先生胃癌開刀後自己也入院手術。還有某某不顧高年體弱,硬要出國旅遊,結果一跤摔得肋骨、恥骨骨折,醫生建議保守療法,他必須卧床靜養至少一個月等。
雙親今年八十,他們的朋友也都年過古稀了。所謂「風燭殘年」,說的就是老年如同風中殘燭,風稍大一點就可能造成不可預估的後果。而且,一人生病,舉家不安,老人有恙也給家人帶來了更多負擔。但老人有權追求自己的愛好,過自己想要的日子,突然改變生活方式不是好事。像年輕時熱愛旅遊,常在外頭東奔西跑的,老來拘在家裏可能會導致抑鬱。重要的是要自己掌握尺度,量力而行,不能用二十年前的老眼光來看待問題。
對生活充滿熱情是好事,值得鼓勵。但對大多數人來說,進入老年這個新的人生階段,體力、精力都會有所下降。畢竟不是小年輕了,心理上再不服老也要尊重客觀事實,凡事不可硬上。熱愛壯麗山河的,也許可以短途旅遊或就在當地休閒,不見得非要出國。喜歡運動的,平日鍛煉可縮短時間、降低強度,不一定要跑到某個速度或距離。社交高手不用拚酒、划拳,以茶會友也能舉座皆歡。時尚達人仍舊時髦,才藝票友繼續逐夢,只要懂得適可而止,自得其樂就行。
然而我們都有非理性的一面。人不瘋狂枉少年,而老人有時比年輕人更固執。更何況知易行難,認知和實踐之間難免存在差距,老人的朋友、家人要耐心引導,耐心陪伴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