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港澳研究會日前在北京舉行「學習貫徹習近平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六屆政府就職典禮上重要講話精神」專題研討會,中共中央港澳工作辦公室、國務院港澳事務辦公室主任夏寶龍出席並致辭。夏主任的致辭為我們深入貫徹學習習近平主席的重要講話精神提供了重要指導。「一國兩制」在香港和澳門經過多年的實踐後,在今天百年之未有大變局中,香港邁入「由治及興」的關鍵時期,「一國兩制」被賦予了更豐富的內涵和高度,筆者在這裏想談談學習貫徹的一些體會。
一、「一國兩制」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為世界提供中國智慧
縱觀人類的發展的歷史,許多戰爭的爆發都是因為不同的制度以及意識形態之間的衝突引起的,例如今天的巴以衝突、敘利亞內戰等。而「一國兩制」的提出則是為世界上解決這類問題提供了中國智慧。習近平主席指出,「『一國兩制』蘊含的和平、包容、開放、共享的價值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值得共同守護。」這一論述,深刻反映出「一國兩制」背後的哲學理念是改革與開放。從政策層面,我們以改革開放的精神,虛心學習其他文明的文化知識和治理經驗,深入了解資本主義體系的發展規律,不斷豐富、發展和提升自己,同時,我們亦不斷創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理論,共同朝着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方向努力!
從社會層面,香港一直以來都是中西方交匯之地,不同種族、不同宗教以及不同文化的人聚集在香港,大家都為香港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也能共同分享「一國兩制」的紅利。例如,2024年7月,中央宣布非中國籍香港永久居民即可申請「回鄉證」,這讓許多生活在香港的外籍人士能更方便到內地旅遊、工作、經商和學習,支持他們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分享中國式現代化帶來的機遇。因此,堅持和發展好「一國兩制」制度有利於香港的長期穩定,更有利於市民的福祉。
二、進一步推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上新台階
習近平主席重要講話提出的「3點期許」和「4點希望」引起了社會強烈反響,其中習主席視察橫琴時提出了「三個要看」的重要論述,這對香港、澳門更好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具有很強的現實指導意義。
粵港澳大灣區經過多年的建設,取得了不少的成果,特別是在探索兩地規則和制度銜接上有了長足的進步。例如《國際醫院評審認證標準(中國)》的探索可促進大灣區醫療質量一體化,為大灣區居民帶來國際化和同質化醫療服務。CEPA的不斷優化允許香港更多的行業進入內地市場,為香港各行各業的發展提供了機遇。今天,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開始進入深水區,中共二十屆三中全會堅定了進一步開放的步伐,而下一步則是要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我們國家新一輪開放中的引領者。這就要求我們要不斷推動粵港澳大灣區與國際規則的對接。
筆者認為,在未來的建設中,我們可以研究探討改變以往習慣於重新設計大灣區標準的思維,發揮香港各行業標準和國際接軌的優勢,一些行業可以直接套用香港標準,從而加快粵港澳標準的統一,加快粵港澳大灣區統一市場的形成。
三、落實提升特區政府治理效能的重要論述,發展新動能、惠民生
習近平主席在澳門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出着力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這與習主席2022年「七一」重要講話希望香港不斷增強發展動能的內涵一致,都是為香港和澳門在新的時代下、新的形勢下以及新的挑戰下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二十屆三中全會明確支持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地位,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因此未來在特區政府可以研究善用創新科技,例如將區塊鏈技術運用在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中心,整體進行發展。在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方面,繼續加強與國際知名高校和研究機構的合作,建立高水平的人才培養基地和科研平台,吸引全球優秀人才來港深造和從事科研工作,從而全面提升香港發展的新動能,全力拚經濟。
「家事國事天下事,讓人民過上幸福生活是頭等大事。」習近平主席發表的2025年新年賀詞溫暖人心,也道出治理的根本所在。今天,由於國際形勢以及全球經濟復甦腳步緩慢,香港的財政赤字比預期要大,但是我們一定要堅守維護市民福祉這條底線,形成福利兜底安全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發展惠及民生,香港邁向由治及興的步伐才能更堅定、更穩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廣西僑聯青年委員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