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各界建言/議員:施工器材可訂法定更換期限

截至去年11月31日,香港建築界共錄得12宗建造業工地工業死亡意外統計數據;工業傷亡權益會近日公布最新統計數據顯示,截至去年12月22日,各行業最少發生75宗致命意外,其中建造業有33宗。雖然針對工業意外數據的統計缺乏統一標準,但以上數據仍反映問題的嚴重性。

「被移動物件或移動物件碰撞」、「提取或搬運物件時受傷」、「滑倒、絆倒或是同一高度跌倒」,這些建造業工傷意外的主要類別,約佔意外總數的55%。據了解,「人體從高處墜下」的工業意外死亡個案更為驚人,佔整個行業總數約35%。

針對工業意外頻發,政府在2023年4月修訂法例以提高職安健罪行的最高罰則,但本港仍發生多宗工業意外。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回應指,勞工處按風險為本原則,制訂三管齊下的策略,包括進行特別執法行動和突擊巡查等,並在2023年11月成立「特遣小組」,加大對新工程或高危工序地盤的巡查力度。

在宣傳推廣方面,勞工處通過電視短片、海報、講座等渠道推廣新罰則,並與職安局合作推出主題宣傳短片及電視節目,深化職安健宣傳。

在教育培訓上,勞工處更新了「建造業平安卡」課程及密閉空間作業的強制性安全訓練課程內容。工友完成「平安卡」課程後,須在3年後重修課程將其續期。此外,勞工處也定期舉辦免費訓練課程、講座及網上研討會。

工聯會議員梁子穎表示,當前在工業安全領域仍需探討的問題是,政府並未就施工器材的更換時機做出具體指導。他直言,「許多工地都是等到器材損壞後才更換」。梁子穎希望,未來可以制定相關指引或修訂法例去規定器材更換期限,或利用智能技術在網站上進行登記與測試,以確保工序的安全。

「雖已提高罰則,但目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過往眾多工業安全違規案例在法庭判決中並未展現出充分的威懾力。」梁子穎表示,未來他或立法會將積極收集更多相關議題在委員會中討論,探討法庭判決是否有進一步的提升空間,以及是否要制定新指引來強化法庭在裁定罰款時的阻嚇力。

工權會總幹事蕭倩文表示,要減少工業意外須改變建築文化。現有的問題包括業主設定緊湊工期、分判商追求效益忽視安全等。她建議業主在事前規劃時納入安全因素,增加安全資源投放比例,並設定合理工期。而分判商要遵從總承建商的安全指令,嚴格監督工人安全施工,摒棄成本、效率優先觀念。

未來,工權會將繼續關注安全教育。蕭倩文認為,安全教育需從小做起,應納入中小學常規課程。另外,工權會也會繼續針對不同人群開展特定的安全教育活動及講座,以提升社會對工業安全的認知,改善建築文化。\大公報記者 陳煒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