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建築界工業意外頻發,根據勞工處提供的數據,香港建造業的每一千名工人意外率和致命意外率長年位於各工業前列。近日,華營建築集團控股有限公司主席及執行董事管滿宇在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當前香港工地安全管理遇到空間局限、人手不足以及工人老齡化等挑戰,他認為解決工業意外需從多方面着手,總承建商、分包商、顧問團隊及工人等都應參與到安全管理當中,另外也可以從改進投標方式、運用智慧工地等科技應用手段降低工地項目安全隱患。/大公報記者 陳煒琛 湯嘉平
針對意外的發生,管滿宇直言,「總承建商無疑需要承擔相應責任,但事故實際上由多種成因導致,其中某種程度上也與工人自身有關。」他表示,工人在上崗前是否有完備的技能培訓、是否進行適當熱身活動,都會直接影響其受傷風險。
香港土地價格高昂,空間狹小,工人常面臨擁擠的工作環境,這給材料堆放、人員流動和施工操作帶來額外的挑戰。管滿宇表示,由於工場場地狹小,難免會發生工序重疊的情況,而客觀的場地限制會對不同工種的工人形成一定的安全隱患。若為了施工安全將每道工序進行清晰劃分,他表示這種做法難以實際操作還會影響工期。
規劃藍圖應加入安全因素
管滿宇希望業主在制定項目工期時,充分考慮天氣等外部因素,顧問公司在規劃建築藍圖時可積極結合「安全設計」因素,前瞻性地思考未來施工人員在作業過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戰,合理安排施工步驟,減少建造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風險,這樣總承建商才能確保項目的安全推進和高質量完成。
建築行業還面臨勞動力嚴重不足及年齡老化問題。管滿宇表示,年輕人從事建築行業意願低,加之現時業界工人年齡普遍偏大,多為50歲以上,可能會對施工安全構成額外的威脅。
「政府的輸入外勞計劃可以緩解勞動力不足及老齡化問題,但仍需努力提升施工安全。」管滿宇分享,華營母公司浙建集團曾在新加坡對外勞進行系統培訓,只有技術達標且通過安全考核的工人才可申請工作簽證。他認為,要重視外勞在內的系統技能培訓,加大對專業培訓的投入資源力度,推動外勞輸入計劃更為高效。
管滿宇表示,政府現時實行工人註冊制度,同時強制要求工人花費7.5小時接受專業技能安全與職業安全培訓,獲取「平安卡」(香港建造業安全卡)。此外,多數總承建商在項目開始前會對工人進行1至2小時的基本安全培訓,但管滿宇認為這些培訓太短且效果欠佳。他希望建造業議會及職業安全健康局需要定期對工友們進行多元的、系統的安全培訓。
建築界普遍採取「價低者得」競投標方式,建築公司可能會因資金、工期的雙重壓力下,壓低報價進而「犧牲」工人的安全投入。管滿宇認為,「合理價中標」是相對客觀和合理的做法。「所謂合理價,大致上為40%技術分,60%價格分,意味着某承建商若其在技術、安全方面表現優異,開價稍高也有機會中標。」管滿宇表示,目前已有部分政府工程採納這一模式,他期待「合理價中標」能夠成為行業主流,從而有效提高項目整體質量和工人安全保障水平。
倡設註冊分判商制度
分判制度是建造業常見的工作模式,總承建商會將工程當中的不同步驟交給專業公司處理。管滿宇認為,分判制度本身沒有問題,但會出現分包層級過多、管理鏈條過長從而導致管理缺失的情況。他建議,積極採用註冊分判商制度,促使分判商持續提升安全表現。
為提升工程項目管理和降低安全隱患,政府近年在大力推動安全智慧工地系統標籤計劃,提供建造業創新及科技基金資助,明年也將開啟無人機到工地搜證。
管滿宇表示,儘管科技手段有助於改進建築行業現狀,但建築是一個動態變化的過程,存在鏡頭無法覆蓋所有施工環境的問題。他強調,單靠科技監管不能完全解決安全問題,總承建商或分包商應增加定期巡查施工現場的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