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封信件背後都有一個故事,一個個故事串聯起三十年的生活。香港郵政郵務主任陳耀輝「披星戴月」地堅持「郵差工作」,三十年如一日。早前獲得公務員事務局局長嘉許狀,他接受《大公報》訪問時笑言,這是「信心擔當」的認證。他忘卻不了入行當年在九龍城寨穿梭派信的經歷,更珍惜人們收到期待已久的信件時的開心笑容……
科技進步,聯繫方便了,這份工作的「人味」卻更令人珍惜。
見證郵政服務電子化轉變
如何形容自己堅持了30年的工作?陳耀輝說是「披星戴月」,他從早上五點鐘天未光就起床,六時許回到派遞局工作,直至所有郵差完成工作回到派遞局,確保他們工作上沒有遇到任何突發情況,才最後一位收工。他介紹自己是團隊中的「信心擔當」,與同事們「同行」,大家互相分享學習。
陳耀輝見證了本港市民使用郵政服務的轉變:傳統郵件數量不斷減少,電子商貿相關服務和郵包越來越多。「儘管郵差派信的形象根深蒂固,事實是郵差這一工種已發生變化,涉獵的工作範圍也變得更寬泛。」他回憶智能設備還未普及的年代,每逢大時大節,郵局裏又紅又綠的節日賀卡就多得「一眼望不到頭」,只能採用「人海戰術」分檢。現今隨着智能化分檢系統的推出,先進科技能夠配合人工完成分檢工作。
陳耀輝從郵差工作中感受「溫暖」和「人情味」。他以每年小一派位為例,指結果公布當天,同事出門前就已經陸續能夠收到家長致電詢問派信時間,為了讓家長們第一時間收到派位結果,香港郵政調動了更多郵差進行派送。有些家長早早站在屋苑大堂等待,當信件送到市民手上時,他們會緊緊握住郵差們的手說:「謝謝你啊郵差先生,我們等這個結果很久了。」有新同事告訴陳耀輝:「很開心,原來我們不止是派信的。」
陳耀輝希望可以藉他的親身經歷鼓勵更多年輕人入行,希望告訴他們,郵差工作並不沉悶,在人與人接觸時,不僅會產生溫暖的人情味,更帶來成功感。
陳耀輝剛入職時,曾經歷過郵差們穿梭於九龍城寨樓宇天台之間送信的奇特場面,記憶深刻。他分享說,九龍城寨樓挨着樓,僅靠一架梯子便可穿梭於城寨天台之間送信。看似雜亂無章的「三不管」地帶,郵差們亦能想盡辦法觸及每個「細枝末節」,將重要的信件送抵千家萬戶。
時過境遷,現今香港儼然是一座井然有序的鋼鐵森林。儘管工作中不時會碰到地址不清的信件,陳耀輝還是時常叮囑同事:「不要看輕這一張張明信片、一封封家書,當中蘊含的心意很重要。」「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郵差先生們肩負的是這「最後一公里」的重任,憑藉對街頭巷尾的熟悉和對每一份心意的守護,將每一封信件準確無誤送到收信人手上。
回望加入香港郵政工作30年來的心路歷程,陳耀輝表示,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經濟環境如何變化,與其患得患失,他更希望能夠與同事「保持整齊的隊形」。社會在變化,人要向前行,大家都要懷抱積極的心態適應與轉變。\大公報記者 陸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