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書介紹/易經其實也不難\單中桂

  圖:《連山易人和篇》,韓長龍著,當代中國音像電子出版社。

易經傳說是伏羲畫卦所創,周文王系辭,後經孔子註易,一直流傳至今至少有兩千多年。易經到底是一門怎樣的學問?它的本質又是什麼?

歸結起來可說是兩派,一是象數派,一是義理派。象數派屬「占筮」的神秘傳統,義理派屬「演德」的人文傳統。

「演德」,是因為隨着人類走出蠻荒和理性的張揚,易經超越了它最初的占卜功能,而昇華為一種人生哲學智慧。但「演德」難免有舊瓶裝新酒之嫌,「仁者見之謂之仁,智者見之謂之智」。而象數易,因為回歸易的本源,也更接近原始易的真相。

對於易學的研究,需要有更加開放的視野。一是「易」一體而萬用,學者需知道一點應用,這樣可避免在研究中隔靴搔癢。其二,易古有「三易」之說(連山、歸藏、周易),今之《周易》只是易之一隅,不能限於一隅而障全目。這就需要有更豐富的文獻。

韓藝先生乃當代連山易歸藏易傳人,據師言,三易其實是一「易」,包括客觀體系、時空體系、數理體系三大部分,在連山易中集大成。歸藏是連山易的延伸,歸是歸總、藏是隱藏,就是把或顯或隱的數歸總起來得到一個數,叫定數。它偏重於數理體系論述,如乾之策數216、乾之規數864等。

《周易·繫辭》言「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為何說易能與天地「準」?因為它的底層邏輯是「客觀」,它來源於古天文學。一個「易」字由「日、月」組成,它是古人總結出來的天地和日月星辰運行規律以及人事盛衰規律。古人定四季分八節,設八卦分陰陽,把八個節氣和八種物質結合起來模擬天道之運轉,推演「天人合一」的生存法則。

八卦者,聖人設卦觀象,天、地、風、雷、水、火、山、澤(父母、長男長女、中男中女、少男少女)。《連山易經》云:「天地之大莫過乎風,風運地,地載山水澤;風頂天,推離成日光,萬物生焉」。天地和人倫長幼,它是客觀的。

四季者,春夏秋冬。時光永遠流逝無情,但春夏秋冬無限循環。春花冬雪,它是客觀的。

干支者,古人用十天干十二地支來標註無形的時間而成「年月日時」。年月為一個系統,一年365天分12個月;日時為一個系統,一日分12時辰。昨天今天和明天,它是客觀的。

可以說,易經的底色是客觀的和唯物的,其中蘊含了人類極高的智慧。它通過對八種客觀物質之闡述,四季寒熱溫涼之分辨,然後分八宮,八卦演變成六十四卦,各系其辭,精細地推演爻變、象變,告誡人們如何對待自然變化和演繹人世間的人物、事物、行為等。

韓師之子韓長龍以家庭夫妻相處、子女教育培養和企業管理等為切入點,著成《連山易人和篇》一書。全書從象數易入手,論述八卦、干支、爻位和值符等,對於當今易學界專家和學者的研究當有啟發;又從應用出發,簡單明了,對於普通大眾了解易經和運用易經大有裨益。這也是這本《連山易人和篇》的價值所在。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