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寫作經驗/「寫出時代的本質,才是最要緊的」

  圖:《裝台》,陳彥著,作家出版社。

陳彥透露,對每部作品都會修改至少七八遍,《星空與半棵樹》就完整地修改了九遍,還別說個別章節的反覆推敲了。積累也很重要,《西京故事》原本是一齣舞台劇,該戲的寫作耗去了他幾年的精力,僅創作素材就記了好幾本,因為素材太多,舞台劇只動用了不到十分之一,之後才又寫了五十萬字的同名長篇小說。而平日裏,哪怕正在吃飯,聽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話,如果他覺得特別精彩,都會馬上在手機上記錄下來。

在中國當代文學界,「文學陝軍」是一支勁旅,柳青、路遙、陳忠實、賈平凹、陳彥等一批代表作家深耕三秦大地,創作了眾多重要的文學作品。作為這個隊伍裏的一分子,陳彥認為陝西文學能生生不息,其中一個原因是「赳赳老秦人」下得狠心,吃得苦,有「咬透鐵鍁」的「硬扎」精神,永遠把生活當養料,把讀書當作車之兩輪、鳥之兩翼,盯準一口井,不打到最深處不罷休。

「把最熟悉的那一部分守好,同時也要努力去開拓生活界面,閱讀也是一種生活的重要補充。」陳彥還提到,小說家不能只讀小說,戲劇家不能只讀戲劇,電影藝術家不能只看電影,舞蹈家不能只看跳舞,那樣會使創作之路越走越窄,需要盡量打開閱讀的面向,微觀地考量一滴水裏所能呈現的大海影像。

在如今眾聲喧囂的時代,多看多寫,仍是一個寫作的鐵律。陳彥建議,寫作者不要把自己簡單地定型在某一個類別,現實主義、魔幻現實主義、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皆可融會,「寫出時代的本質,才是最要緊的」。過多關注外在形式,寫作就會讓喧囂的東西綁架走。到底想追求什麼樣的境界,得有自己的主意,同時還得有自己的定力。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