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https://tkww-static.tkww.hk/content/logo-epaper.png)
偶探京郊密雲的一個山莊。山莊建在山腳下,大堂在中間,兩翼依坡漸起,因而從大堂走到兩翼,這裏的電梯一層已經高了大堂兩層,相當於大堂的三層。因為地形複雜,走來走去幾趟,終是沒搞懂。臘月的京郊,風寒景淡,不過山區傍晚的落日晚霞和清晨的月亮,還是有點驚艷。
山莊有泳池有溫泉。游了一個小時,數了十個來回。水質水溫都OK,游得很舒服。請服務生幫忙錄了一段,check一下影像,發現泳技還沒有生疏。現在游泳的頻次差不多只有一年一次了,但好在沒忘。有人說游泳和騎單車是一旦學會就終生不會忘的兩項技能,果然是耶!游完之後頸椎脊背都舒服了,心情也大為舒朗。我很開心。
當年初到香港,我便下決心學會游泳,不然枉在一個濱海城市待過,枉費了香港那麼好的游泳條件──在物價騰貴的香港,能稱得上價廉物美的東西不多,游泳是其一。游泳館遍布各區,從宿舍步行六七分鐘即達。票價平常日十七港幣,節假日十九港幣,刷八達通即可。月卡三百港幣,不限次數。泳池有室內也有室外,無論冬夏,水溫永遠剛剛好,水質檢測更換都很嚴格規範。泳池開到晚上十點。常常加班回來,匆匆換好衣服,去泳館游上幾圈,伏案一天的頭暈腦脹都好了。
居港期間游泳紓解了案牘之累,而今,游泳更令身心俱爽。沒想到游泳不僅是技能,也撫慰心情,成了治癒系之一呢。小小的一場游泳給足了情緒價值。
剛學游泳時總想拚速度,熱身不夠,節奏也不夠從容,急於求快,反倒沒游多久就累得氣喘吁吁。後來調整心態,自己又不是運動員,自在一點、舒展一點不好嗎?把快板改成慢板,把進行曲改成抒情曲,狀態卻好了,游游歇歇可以達到千八百米。
游泳期間有不少趣事。自二〇一七年十一月開始學習游泳,斷斷續續學了半年多。香港天氣溫潤,一年四季都可以游泳。教練是個做保險的中年港人(我猜他可能四十多歲吧,看起來蠻年輕),Lee先生。因為工作不坐班,業餘時間滿香港跑教游泳課。教課聊天,他用蹩腳的普通話、我用很爛的廣東話,反正都能聽懂。他很耐心也很nice。我總覺得自己很笨,又怕水又協調能力差,他總是鼓勵我「好聰明的!已經學得好快啦!」半年多時間裏,我主要在摩理臣山泳池學習──離公寓近,過馬路再穿過利景酒店,走幾分鐘就到──偶爾去維園,Lee教練也在那邊帶學生。
摩理臣山有四個泳池,室內兩個,一大一小一深一淺,室外兩個,室外的主要在夏天開放。維園的泳池更大些,人也更多。幾個池子游下來,喝了不少水,我告訴Lee教練摩理臣山泳池的水口感更好些,維園的似有點鹹──Lee教練笑彎了腰。室外池晚上尤其是雨後容易漂飛蟲,救生員在岸邊看着游泳的人們,同時用網袋撈飛蟲。我在水裏緊張地苦練,教練一邊指點一邊順手撈飛蟲,「小心不要喝肉湯」……慢慢地我不再緊張,慢慢地掌握了「手動腳不動,腳動手不動」的技巧,後來一位師長傳授呼吸秘訣「搶氣」(在水下把氣吐盡,揚頭時快速大口吸氣),令我突破瓶頸。二〇一八年回老家,我邀請媽媽觀摩我游泳,娘兒倆特意打車去市體育中心,我在泳池游。媽媽坐在看台上一直盯着我,衝我伸大拇指。出訪時,我也不惜早起抽半個小時體驗過聖彼得堡、克羅地亞酒店的泳池……
在我急着趕速度時,耳邊只有水流聲,外界的任何聲音都聽不到,總覺得水下寂寞漫漫,又累又乏味。當我調整好節奏,去體會游泳的感覺時,突然發現游泳很有趣。你的手腳不再沉沉地墜着,你的身體變得很輕,水下令你有幾秒鐘「與世隔絕」的短暫瞬間,那一刻只屬於你自己──身體不像你,腦子卻回歸自己。你專注着自己的呼吸,專注着自己的收放,你還可以悄悄看看水池底部的花紋,抬頭時瞥一眼天上的星月、館外高樓的萬家燈火、夜色中的木棉花……游泳給你的情緒價值,是身心的自在輕盈。
山莊有半露天的溫泉湯池,可以一邊泡溫泉,一邊賞山邊的晚霞。一道酡紅沿着山巒輕輕一抹,寒樹瘦枝頓成剪影。只是時已近晚,水熱頭冷,不敢久泡。幾位新認識的女性朋友一人一瓶啤酒,邊聊邊喝,也是有趣得很。清晨,山巒之上一輪明月,山色青黛,月形圓滿,似乎上面的陰陽起伏都看得到。久在城裏,這樣的清晨之月,這樣乾淨透澈的月色,難得一見。
其實說來說去,最好的情緒價值在於自己的內心。內心花開,事事皆美,處處皆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