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委會昨日舉行公開例會,分別通過2025/26年度的機構計劃和建議的財政預算。多名委員關心建築成本上升的問題。房屋局表示,房屋署已成立由副署長領導的小組,研究降低建築成本。
工程建造成本上升,不只是香港遇到的問題。觀乎各地應對之道,不外乎輸入外勞、降低地價,以及檢討工程採購程序,引入最新科技,推進公共工程建造的進一步現代化,有效化解項目延誤、工程延期、預算超支及效率不彰等問題。
現時不少地方出台新規定,要求投標公共工程的承辦商,需在標書中使用MiC建築方法,即組裝合成法,如此一來,建造製作更為精準,工程進度大大提升,有效減省成本和人手。香港近年也在大力引入新建築方法,港珠澳大橋就是使用大型預製組件拼裝出來的。今年首季將推出的簡約公屋,其建造周期較傳統公屋縮短一半以上,原因也是使用了組裝合成法。
另一方面,透過建築信息模擬(BIM)平台,可將建築、結構、機電等多專業的設計集成到同一模型中,實現協同設計,幫助設計者作出更科學、更準確的決策。簡單而言,就是先建造一個包括時間維度、成本維度的模型,根據模型中的數據自動生成工程清單和成本估算,減少工程延遲和超支的風險。越來越多國家將此納入建築行業標準。
本港工業意外不絕如縷,至今仍然大量使用傳統的建造工藝被視為事故原因之一。引入新科技新工藝將大大降低意外發生。還有,香港建築業面對青黃不接的問題,一般年輕人忍受不了日曬雨淋的繁重工作而不願入行。廣泛引入新科技就不一樣了,技術含量增加,戶外工作減少,有助吸引更多新血加入這一行業,這是香港工程建造業的可持續發展之道。
在工程建築方面大力採用新科技,這是香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特區政府有必要借鑒他地經驗,根據本港實際情況,綜合施策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