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Web3洞察/港宜加速擁抱代幣化浪潮\汪樂樂 蔣照生

  圖:香港傳統機構對代幣化的保守態度主要源於合規要求,現有模式短期無法改變,應通過更開放的代幣化沙盒機制,吸引傳統機構參與實踐。

代幣化正從概念走向落地,並被波士頓諮詢公司稱為「資產管理的第三次革命」,預計未來五年將實現爆炸式增長。作為全球金融中心,香港也正積極擁抱RWA代幣化浪潮。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推動RWA代幣化及數碼貨幣生態建設,香港金管局也推出「數碼債券資助計劃」,以鼓勵資本市場採用代幣化技術。

然而,目前推動全球代幣化創新的主要力量仍來自於美國。以華爾街為代表的美國傳統機構,在通過比特幣現貨ETF通道讓傳統資金流向鏈上的同時,也借助代幣化加速傳統金融資產與業務上鏈。貝萊德推出美債代幣化基金BUIDL規模已超6.3億美元,摩根大通也通過Onyx平台引領美國國債和貨幣基金等傳統資產代幣化。

相比之下,香港在代幣化領域尚未出現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機構或項目。儘管香港在代幣化政策推動方面表現積極,但與由頭部金融機構主導創新的美國相比,香港傳統金融機構的參與感相對較低,且對Web3行業仍保持謹慎態度,更多是處於「觀望」狀態。

香港傳統機構對代幣化的保守態度主要源於合規要求。合規是必要的,但不應成為創新的障礙。代幣化的核心不僅在於技術實現,更在於機構參與。傳統機構的參與將很大程度決定代幣化市場的早期繁榮度。

在短期無法改變現有模式的情況下,香港應通過更開放的代幣化沙盒機制,吸引更多傳統機構參與其中,開展具有創新性和市場潛力的前沿實踐。同時為避免沙盒碎片化,香港可以將穩定幣、DLT等相關探索共同納入沙盒進行聯合試點,並鼓勵更多機構根據自身稟賦自由探索代幣化應用,不論是代幣化基金和股票,還是其他資產,只要有意願和能力都可以在沙盒中進行小範圍試點,並在探索中總結經驗,逐步增強機構在代幣化領域的創新意願與能力。

只有更多有資源、有資產的機構主動參與代幣化創新,香港才能在變革中佔據更多主動權,從而避免在與美國的競爭中被快速拉開身位。

除了激發市場創新活力,在代幣化資產層面香港也需要進一步明確發展重心。全球代幣化探索主要集中在標準化金融資產,而香港在基金和債券代幣化方面此前雖有探索,但目前最受關注的卻是新能源、農產品等非金融資產的代幣化。這些探索雖有助於代幣化生態長期發展,但短期難以建立市場優勢。

事實上,不同資產的代幣化進程將存在明顯時間差:債券、基金等具有穩定回報且規模可觀的標準化金融資產是現階段最適合代幣化的資產類別,且這些標準化資產的代幣化經驗,也將為後續規模較小、效益不明顯或技術挑戰更嚴峻的資產類別代幣化奠定基礎。因此,香港短期內應聚焦最合適代幣化的標準化金融資產,並充分發揮香港作為國際金融、貿易與航運中心所擁有地理與制度優勢,重點關注貿易與跨境相關場景中的代幣化應用,快速做大香港的RWA代幣化市場規模。

公鏈平台成為首選

此外,雖然技術不是決定代幣化成敗的關鍵,但開放的技術體系更有助於代幣化創新。部分海外機構因監管選擇私有鏈,但更多金融與科技巨頭正在擁抱公鏈。公鏈在全球流動性和開放性方面顯著優於其他技術體系,已成為60%以上代幣化債券和基金的首選平台。在安全性方面,得益於數據開放性和鏈上分析技術的發展,公鏈上的資產追蹤和審查正變得更容易。加之代幣化資產大多在鏈下託管,真正的風險實際上更多集中在鏈下,鏈上則主要確保業務合規性。所以在合規的前提下,香港應更放心地在公鏈領域探索代幣化應用與創新,逐步將其作為代幣化創新的重點方向。

最後,RWA代幣化作為金融體系的融合產物,最理想的狀態是既要讓現實資產加速向鏈上遷移,又不能讓其價值只限於鏈上,最終還是要服務和反饋現實。面對華爾街機構在代幣化領域的積極行動,留給香港的時間窗口不多了。如果香港能借助制度與市場優勢加速擁抱創新,在給予傳統機構更多創新空間的同時探索與監管合規的平衡,同時依靠內地所能提供的萬億資產支撐,香港必將會在代幣化領域擁有絕對優勢,未來前景廣闊。

我們期待香港在2025年跑出RWA領域「加速度」。

(汪樂樂為歐科雲鏈研究院負責人,蔣照生為歐科雲鏈研究院資深研究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