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柏林漫言/理療復健\余 逾

最近我拜訪了兩位不同的德國骨科醫生,討論我的膝蓋半月板損傷。一位堅定地立刻要把我弄上手術台做膝蓋關節鏡手術,另一位淡定地說:「不要緊,略加注意即可,順其自然」。於是,我決定暫時不要作決定,去嘗試一下復健理療,再考慮是否做手術。

可能很多人對於德國骨科的了解一般是兩方面──前沿的科研和尖端的機器。然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德國骨科頗具盛名的還有其科學完善的高質量復健。所以這裏的骨科醫生開復健處方也是比較常見的,一般一個療程四到八次不等。

於是,我找到了離我家較近並且評價不錯的一個復健診所。

第一次去復健診所,感覺和去見骨科醫生差不多。復健師認真地看了我所有的檢查報告,詢問了一系列相關問題,然後便開始了和骨科醫生不大一樣的部分。復健師讓我躺在就診床上,用他的方式來「核對」我的檢查報告。

復健師把我受傷的膝蓋從各個方位和角度都試着活動了一遍,來確定哪個位置在哪種姿勢會引起疼痛,並且跟另一個健康的膝蓋進行對比。他東看看西看看,這個角度掰一掰,另一個位置按一按,時不時還扶着下巴歪着頭想一想,思考一下,嘴裏念叨一下說:「嗯,有意思」。彷彿在解開一個有趣的迷宮一般。

從就診床上爬起來,復健師又讓我到就診室外面像健身房一樣的大廳,按照他的要求做一系列的動作,他依然一邊念念有詞一邊記錄。有時候對着鏡子做動作的時候,他還會提醒我說:「看,你左右膝蓋的區別。」

經過大約二十多分鐘的各種檢查測試,復健師開始跟我詳細解說他的結論。他先拿出他的教學「道具」──人類骨骼模型。他從人的膝蓋怎麼扭轉運動,再到髖關節與膝關節的關係,逐一仔細分析。然後告訴我,我的膝關節受傷的部位是怎樣造成的,哪一些不正確的扭轉是疼痛的原因,需要加強哪幾塊肌肉的力量來幫助糾正這些錯誤的姿態,從而正確地發力和受力。

接下來,我便跟着他開始正式的復健練習。雖說鍛煉同一個部位的肌肉有很多不同的姿勢和方式,復健師時刻關注我在做動作時受傷膝蓋的反應和身體其他部位的配合度。一旦他發現某個動作我做起來吃力,他便會調整難度,直到我只需稍加努力就可以比較自信舒服地完成動作,這便是最好的狀態。有時候我有點領會不到動作要領,他也會嘗試讓我換一邊做動作,或者同樣的動作躺下來做,這樣可以放鬆身體的其他部位,專注到需要發力的肌肉。

過程中復健師不僅講解細節,還會簡短錄像,跟我一起看錄像回放,告訴我動作的重點和有什麼問題。我連連點頭:「噢,原來是這樣,以前從來沒注意過。」

最後復健結束後,我問到關於是否應該做膝蓋手術,他立刻開啟了「科研模式」:

「我最近正好讀了一個文獻,對於你這種不是因為某個單次事故或者意外受傷撞擊造成的半月板損傷,也就是說你是因為長期姿勢或者發力錯誤給半月板造成的損傷。這樣的情況,有醫院對做手術和不做手術的人進行了追蹤調查發現——做了手術後的第一年,做手術的比不做手術的情況好,但是從手術後第二年開始,就基本上一樣了沒什麼區別。也就是說,手術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你這種情況的半月板損傷。」

「明白了。要從根本解決這樣的膝蓋問題,還是要糾正不正確的日常行走或者運動的姿勢。那我們就給膝蓋時間,用理療康復訓練來恢復!」我說。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