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健康人生/認識阿茲海默症先兆 早發現早治療\腦及微創外科手術中心神經外科專科醫生 麥偉傑

  圖:認識阿茲海默症先兆 早發現早治療

阿茲海默症被視為一種神經退化的疾病,在所有認知障礙症(失智症)中佔比約70%,最常見的早期症狀為記憶力下降,下降的程度可以干擾日常生活,患者發現自己不能處理一些常規的工作,影響工作表現,或不能參與一些愛好的活動;家庭主婦可能重複購買相同的日用品或食品。這種疾病會隨着時間惡化,最終會導致死亡。

新藥療法與副作用

去年,香港引入了一款經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的單株抗體新藥,用免疫系統靶向去除特定的蛋白質,旨在從大腦中去除一種名為beta澱粉樣蛋白,這種蛋白是參與阿茲海默症進展的重要蛋白質,破壞神經原。這款單株抗體每兩周經靜脈注射一次,在一項大型臨床研究中,對患有早期阿茲海默症狀的患者進行18個月的治療後,疾病進展減慢了約30%至51%,症狀的轉化進展延遲約6至12個月,但不能治癒阿茲海默症。

這款單株抗體只適合用於經生物標記確診為阿茲海默症且處於最輕微症狀階段的患者。現在沒有證據顯示這款新藥對沒有輕度認知障礙病徵的人有益。在考慮使用藥物前,醫生必須透過腰椎穿刺或稱為澱粉樣蛋白beta正電子斷層掃描(PET)的專門腦部掃描來檢測阿茲海默症蛋白在大腦積聚的證據。

當確診後,醫生會安排住院注射首兩針,確保沒有不良反應,例如頭痛和敏感。這款新藥有可能導致腦水腫或出血,落藥前會為病人抽血做基因測試,排除病人有增加以上兩項風險的基因,幸好亞洲患者較少帶有這基因,往後17個月的療程可安排在門診或日間中心進行。基於有腦水腫或出血的風險,在用藥初期時醫生會安排數次磁力共振掃描去監察。

智能技術助診斷

首先,患者或家人要有警覺性,不能只說年紀大就會出現健忘的病徵。和中風或糖尿上眼的病理相似,早期的腦退化可以從眼底的中小血管變化篩選出來,中小血管不能用磁力共振或電腦掃描來檢查,掃描只能夠排除大血管的收窄阻塞。近年香港科學園有公司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幫患者做眼底攝影,在無痛和放大瞳孔的情況下,大約五分鐘就能判斷患者是否有較高的腦退化、中風和糖尿病風險。如有較高風險,醫生可安排進一步檢查。因為眼底視膜血管就是一些中小血管,和腦血管一樣受血壓高、膽固醇高和血糖高影響,所以說眼睛是靈魂之窗是有原因的。

阿茲海默症有10項常見病徵:

1 因健忘而影響日常生活,包括重要的日期或活動,重複詢問同樣的事情,要依靠紙條或電子產品輔助記憶,或依靠家人或朋友做一些以往自己駕輕就熟的事情;

2 失去計劃或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處理食譜時加多或減少調味料,處理銀行賬目或賬單時出現困難;

3 在家中,工作或娛樂時,處理熟悉的事出現困難,例如不能開車到一個熟悉的地方,麻雀耍樂時忘記平時的規則;

4 對時間或地點感到陌生,忘記日期,季節和時間的關係,可能忘記自己在哪和如何到這個地方;

5 對視覺影像和空間關係出現困難,自己走在鏡前,可能無法了解自己就是鏡子裏的那個人,對顏色,遠近距離的判斷出現偏差;

6 說話或寫字能力下降,說話時可能講到一半就停下來,使用字眼上出現困難,重複講相同的說話;

7 忘記物件擺放的地方,最常見是處理貴重物品時,他們不見了東西卻無法回頭去找,然後指控別人偷竊;

8 判斷力下降,較易被電騙,失去對金錢價值的判斷力,出外可能衣衫不整或幾天沒有梳洗;

9 減少社交,將自己和興趣愛好、朋友、社交隔絕,可能是因為以上病徵而導致;

10 情緒改變,會有焦慮和害怕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