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政協十四屆三次會議(全國「兩會」)即將召開之際,昨日,全國政協舉行「特邀香港人士界別委員」座談會,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出席座談會並講話。
這是多年來,全國政協第一次舉辦「特邀香港人士界別委員」座談會。全國政協主要領導和全國政協辦公廳、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高度重視此次座談會。座談會於昨天下午四點在全國政協機關舉行;會議進行將近三個小時。座談會由王滬寧主席親自主持。參加座談會的全國政協領導同志、特邀香港人士界別委員、全國政協辦公廳負責同志、全國政協專門委員會負責同志,共45人。其中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全國政協副主席石泰峰,全國政協副主席胡春華、何厚鏵、梁振英、咸輝,全國政協副主席兼秘書長王東峰。參加座談會的特邀香港人士界別委員,有港區全國政協常委14人、各專委會副主任4人、委員12人。這30位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代表每人均作了發言。出席座談會的還有全國政協副秘書長、機關黨組副書記鄒加怡和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主任劉賜貴等。
王滬寧在座談會上講話中,首先重溫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人民政協成立7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他指出,我們要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統攬政協工作的總綱,堅持學思用貫通、知信行統一,推動廣大政協委員實現思想上共同進步、行動上步調一致。王滬寧說,祖國的發展進步,是香港同胞的驕傲,為香港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一國兩制」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創舉,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就。「一國兩制」進入新階段,香港要為國家發展做出更大貢獻,希望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為國履職、為港盡責,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香港故事」,還要講好「中國協商民主故事」,在「一國兩制」步入新階段要有新面貌、新作為、新成績。
與會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從不同角度,交流了履職體會和建議,表示要緊緊圍繞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履職盡責,推進思想政治引領,積極建言資政,廣泛凝聚共識,加強自身建設,為畫出海內外支持「一國兩制」事業的最大同心圓匯聚智慧和力量。
祖國進步是香港的驕傲
王滬寧指出,今天的中國與1997年香港回歸時相比,國家各個方面都取得長足進步,綜合國力極大增強,這是祖國的驕傲、香港的驕傲,國家支持香港發展的力量更加強大,我們要對未來充滿信心。
誠如王滬寧所言,國家實力今非昔比。1997年,中國的GDP為7.477萬億元人民幣,按當年匯率計算約為9616億美元,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2024年,中國的GDP達到134.9萬億元人民幣,折合18.94萬億美元,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還是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和第二大服務貿易國,中國是全球150個國家的主要貿易夥伴,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連續多年保持在30%。近年來,中國在AI、機器人、新能源等領域的科技創新更是日新月異,令人振奮、催人奮進。國家發展的巨大進步,是包括香港同胞在內的全體中華兒女的驕傲,也給香港發展注入了動力、提供了機遇、拓展了空間,香港同胞感同身受。
深港高鐵、港珠澳大橋、深(圳)中(山)通道等一大批基礎設施建成,大大縮短了香港與大灣區城市的時空距離;時速350公里的「復興號」高鐵聯通京港、滬港,令香港與內地的「雙向奔赴」提速;共建「一帶一路」,內地企業與香港企業併船出海,給香港的專業服務業提供了廣闊市場;嫦娥六號完成人類首次月球背面取樣,香港科研團隊與內地科研團隊攜手合作,在人類探月的里程碑上鐫刻下「香港」的名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令香港徹底擺脫「坐困愁城」的境地,未來發展擁有了廣闊腹地……
王滬寧充滿感情的娓娓道出國家在經濟、科技、文化等等領域的一項項成就,他滿懷深情的說,歷史和現實印證了一個定理:祖國永遠是香港的堅強後盾!背靠日益強大的祖國,「一國兩制」的「香港篇章」將會越來越精彩!
新階段要有新貢獻
去年1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5周年大會的重要講話中,首次提出了「一國兩制」進入新階段的重要論斷,並指出:「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
王滬寧在座談會上指出,中國共產黨是「一國兩制」的事業的創立者、領導者、踐行者、維護者,「一國兩制」取得了舉世公認的巨大成就,彰顯了制度優勢。「一國兩制」進入新階段,香港要在貢獻國家上更加積極作為,展現新面貌、新作為、新成績。
王滬寧對香港的希望,啟示香港社會各界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倍努力: 其一,在大灣區建設中當好「實幹家」。大灣區是粵港澳三地的共同家園,香港是建設者,也是受惠者。香港應增強「主角」意識、明確主體責任,要有緊迫感和責任感,不能等待觀望。前海、河套、南沙都是香港推進制度創新的「試驗田」,香港北部都會區也應成為制度創新的「試驗田」,應該大手筆謀劃、大踏步推進。
其二,在國家高水平對外開放中當好「超級聯絡人」。香港的最大優勢是背靠祖國、聯通世界,香港對於國家的獨特作用是「內聯外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中國發展遇到的外部環境並不樂觀,圍堵、打壓、「抹黑」中國的勢力將會長期存在。「一國兩制」下的香港,是聯繫世界的「橋頭堡」,也是減振減壓的「緩衝帶」,香港管治團隊和社會各界應「跳出香港看香港」、「從國家大局看香港」、「放眼世界看香港」,做好「內聯外通」的大文章。
其三,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當好「探路者」。香港的科研實力雄厚,與許多發達國家建立了科研合作機制,香港也是吸引國際高端人才聚集的「強磁場」,香港的高等教育全球一流,擁有五間全球百強大學。近年來,深圳科技創新成果不斷湧現,其中「香港基因」發揮了重要作用。香港應該利用這些優勢,與內地擴大合作,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上攜手共進。
王滬寧的深情寄語,深深的打動和激勵與會的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立足各自崗位,為香港貢獻國家獻計出力。
講好「中國協商民主故事」
王滬寧希望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發揮各自優勢,講好「中國故事」,講好「中國香港故事」,還要講好「中國協商民主故事」。這是明確了港區全國政協委員的特殊使命。
協商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中獨特的、獨有的、獨到的民主形式,是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政黨協商、人大協商、政府協商、政協協商、人民團體協商、基層協商、社會組織協商等七種協商渠道,極大豐富了民主形式、拓寬了民主渠道、加深了民主內涵。
西方民主注重競爭性選舉,追求「贏者通吃」,容易造成利益排斥、分歧擴大,由於政黨之間的理念不同,往往使對抗加劇,造成社會割裂。最近一段時間,特朗普2.0令美國的內外政策發生了180度大轉彎,令人錯愕、震驚,把西方選舉民主的弊端暴露無遺。
協商的本質是找到「最大公約數」,促進共同利益形成。中國的協商民主有利於整合社會關係,減少社會矛盾,擴大社會共識,形成「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局面。
王滬寧在論述「中國協商民主故事」的深刻內涵時,專門分享了「協商民主」是中華文明滋養的一項成果的理論分析。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是世界上唯一沒有斷流的文明。其奧秘是「和合」理念,「君子和而不同」、「家和萬事興」、「有事好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着辦」……這些道理深入人心,代代相傳,為中國式協商民主提供了豐厚的土壤。王滬寧特別強調,時下,全國政協有委員2154名,省、市、縣各級政協機構有政協委員60多萬名,在國家治理中發揮着重要作用。
中華文明的魅力,值得全體中華兒女珍惜,也是講好「中國協商民主故事」的最大底氣。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是愛國愛港力量的「生力軍」,王滬寧的講話啟示我們,港區全國政協委員應從以下兩個方面宣講好「協商民主」的豐富內涵:
其一,向世界講好「協商民主」的故事。美西方利用其掌握國際輿論主導權的優勢,經常「抹黑」中國式民主,港區全國政協委員國際聯繫廣泛,應發揮各自特長,利用各自人脈,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現身說法」,把真實情況告訴世界。
其二,向香港講好「協商民主」的故事。「港式民主」不同於內地,也不同於西方,但完全可以學習借鑒內地的經驗。反思2019年修例風波期間,社會嚴重撕裂,共識難以凝聚,正是缺少「協商」的氛圍,沒有協商的機制。政協委員向社會各界和市民講解「協商民主」,有利於培育「協商文化」,促進形成以愛國愛港為核心、與「一國兩制」相適應的主流價值觀。
為國履職,重任在肩;為港盡責,義不容辭。王滬寧對港區政協委員寄予厚望,也激勵全體香港同胞團結奮鬥、凝聚力量,發展香港、貢獻國家。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