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伴隨一部部港產片在國際舞台大放異彩,香港電影也重新成為香港的文化名片,將香港文化的影響力遠播海外。
從2023年《毒舌大狀》以1.15億港元成績成為香港影史上首部票房破億的港產片;到去年(2024年)中《九龍城寨之圍城》以1.129億港元成績再度打破本地票房億元大關,並入選第77屆康城影展「午夜展映」單元,當地首映贏得全場起立拍掌10分鐘;再到去年底《破·地獄》以1.5億港元的本地票房成績刷新《毒舌大狀》創下的紀錄,成為香港史上最高票房的華語電影,多部香港電影叫好又叫座,為本地電影市場注入強心針,推動電影市場復甦。
冀兩地聯手創佳作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會長馬逢國在今年全國兩會期間表示,電影的魅力在於觸動觀眾、引發共鳴,要想在競爭中「突出重圍」,既需天時地利人和,也需創作者把握機遇,而關鍵還是「創新」兩個字,香港與內地優勢互補,能夠推動電影文化產業走向國際。「電影是強化我們中華文化自信很好的載體,在未來我們還會繼續去拍更多好電影。」全國政協委員、英皇集團副主席楊政龍對大公報記者表示,《破·地獄》等在電影市場口碑與票房都不俗的影片獲得成功,啟示香港主題的敘事資源深厚,香港電影產業可以把握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質,塑造香港電影的文化IP。
有份主演《九龍城寨之圍城》的香港藝人伍允龍,本身除了是演員,亦是製作人。對於如何繼續透過電影打造香港文化IP,伍允龍表示,其實香港乃至中國文化有很多值得宣揚出去的題材及故事,即使像日本動畫《龍珠》,其實故事角色亦是來自經典名著《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他表示,在自己公司製作的電影中,也會加入香港地道文化,稍後開拍的電影,會計劃在美國上映,也希望在香港地道的地區,如觀塘工廠區、旺角鬧市取景拍片,讓更多觀眾認識香港。
「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香港電影風華正茂,香港電影有豐富的製作經驗和市場實踐,出過許多經典影片,拍攝水平、演繹表現在整個亞洲都是首屈一指,在全球範圍內也是極具競爭力。」北京工業大學創意產業研究所所長王國華也對大公報記者表示,香港電影業在拍攝、演繹上長期積累下來的經驗,已經是在國際上叫得響的文化IP,香港可以聯合內地電影產業最新的創作技術,創作更多好口碑與高票房的佳作,讓東方文化借助電影出海,激發全球觀眾對中華文化的興趣與認可。
大公報記者徐小惠、張帥、溫穎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