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綜述/多管齊下 鞏固香港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圖:香港國際機場運力及客貨量持續上升,恢復疫前水平。

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為香港未來的發展方向作出策略性定位,支持香港發展鞏固「八大中心」提升優勢。香港一直致力提升國際航空樞紐地位,推進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的構建,現時香港國際機場連接全球近200個航點,單日客運量及航班升降量,已經大致回復至疫情前水平,航空貨運量多年來排行全球第一,機場三跑道系統於去年底啟用,相關客運設施亦會於年底分階段開始營運。

特區政府上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措施進一步鞏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包括借助「機場城市」,發展集高端商業、藝術、旅遊及休閒活動;助力國產飛機C919打進國際市場;探討在港提供飛機拆解、部件回收、人才培訓等專業服務,推動香港發展成為亞洲首個飛機部件處理及交易中心。航空業界相信,有關措施有助旅遊業、航空業及香港經濟全速發展。\大公報記者 賴振雄

香港國際機場是全球最繁忙機場之一,香港機場管理局早前公布,今年一月份飛機起降量增加17%至33660架次,為新冠疫情後最高,當中在1月25日的機場客運量逾193000人次,再創疫後新高,反映客運量高峰已完全恢復至疫情前水平,整個一月份的機場客運量達528萬人次,按年升27.8%,日均客運量超越17萬人次。

貨運量升勢同樣持續,按年增長4.1%至394000公噸,所有貨運類別均錄得增幅,轉口貨運量增加12.2%,主要貿易地區之中,以往來中東、歐洲及澳大拉西亞的貨運量升幅最明顯。

三跑系統顯著提升機場容量

香港國際機場第三跑道系統於去年11月28日全面投入運作,預計2035年達到1.2億人次客運量及1000萬公噸貨運量。機場第三跑道歷時13年興建,造價1415億元,三條跑道各有分工,北跑道主要用於降落、中跑道用於起飛,南跑道則同時負責升降,三跑道系統落成後,香港國際機場的容量將顯著提升,對經濟發展起着戰略性作用。

行政長官李家超於出席三跑道系統啟動禮時,向香港航空業提出三個要求,包括:全速恢復航空運力、積極結合灣區優勢,以及全力擴闊國際聯繫。他又表示,隨着三跑道系統的啟用,航空客運的增加將進一步激活香港的旅遊、餐飲、零售、酒店等行業。

除硬件設施外,政策措施亦推陳出新,兩者配合相輔相成。上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提出多項措施,鞏固提升香港作為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包括:機管局公布擴大「機場城市」的發展大綱,計劃利用機場島及鄰近土地和海域,以航空產業為重心,發展集高端商業、藝術、旅遊及休閒活動於一身的新亮點。

多間航空公司表示,將繼續深耕本地市場,充分發揮「背靠祖國、聯通世界」的優勢,把握三跑帶來的機遇,包括善用「機場城市」建設及周邊航空網絡,深化與大灣區城市的合作,推動多式聯運;持續探索更多具潛力的航線,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及國際市場的聯繫。

港助力C919打進國際市場

另外,今年一月,國家自主研發的C919飛機正式應用於香港與上海的定期航班,是內地以外地區的首次,標誌着國產飛機走向世界的一大突破。《財政預算案》提到,香港將助力C919打進國際市場,香港國際航空學院更會把培訓課程擴展至涵蓋與C919飛機相關的範疇。

《財政預算案》又提及,計劃將本港發展成為亞洲首個飛機部件處理及交易中心,香港機場管理局已經與一間領先的海外專業航空服務公司簽署諒解備忘錄,探討在香港提供飛機拆解、零件回收及相關培訓等專業服務。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