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事論事/「監管沙盒」叩響「天際」機遇\冼漢迪

特區政府昨日正式啟動低空經濟「監管沙盒」試點,首批38個涵蓋物流配送、空中監測、緊急救援等領域的創新項目將落地實踐。此舉是響應國家戰略的重要舉措,對促進區域合作、推動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低空經濟作為新興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已連續第二年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並成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今年更特別強調要推動商業航天、低空經濟、深海科技等新興產業安全健康發展。特區政府積極響應國家戰略,於2024年施政報告提出制定低空經濟發展策略和行動計劃,包括開拓低空飛行應用場景、修訂相關法規、與內地對接,以及研究部署低空基礎建設。此次「監管沙盒」啟動正是關鍵的落地步驟。

探索高密度城市發展的路徑

「監管沙盒」試點為低空經濟技術創新提供了安全的試驗場,將推進場景化測試,確保無人機等低空飛行器在香港實際環境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為後續的政策制定、標準建立等提供科學依據。通過「監管沙盒」試點平衡監管與創新,香港有望探索出一條高密度城市發展低空經濟的可行路徑。

事實上,多個政府部門包括消防處、屋宇署及地政署等,早已開始陸續使用無人機。而當局預料今年第二季向立法會提交經修訂的《小型無人機令》後,可進一步放寬無人機重量限制,讓消防處等部門更容易把較重的物資透過無人機送往「行山地帶」,甚至可經民航處處長容許進行較大重量的試驗項目,包括涉及載人的飛機模型。低空經濟在香港,其實已非遙不可及的概念。

在昨日的「低空經濟監管沙盒啟動禮」上,不止有科技大學作為「監管沙盒」的支持機構,負責測量和解決無人機的噪音問題,還有飛行中可能出現的安全問題,而且商界也有積極參與其中。有物流公司就計劃以新款無人機配送藥物、物品至南丫島、長洲等離島地區,初期服務以快遞件為主,之後延伸至醫療用品。

香港的科研實力,加上醫療服務等需求,都是發展低空經濟的有利條件。但必須強調的是,香港探索低空經濟「監管沙盒」並非孤立嘗試,而是大灣區低空經濟一體化的重要一環。未來香港低空經濟發展還應重視兩個協同方向,一是跨境試點;二是規則銜接、機制對接。

河套合作區憑藉「一河兩岸」的地理優勢,具備規劃低空飛行走廊的天然條件,該區域建築密度低、高度適中,適合規劃低空運輸航線。為此,筆者在今年全國兩會提出了關於在河套合作區開展跨境低空飛行試點的建議,希望兩地協同推動低空經濟成為區域發展新亮點。但兩地低空空域分屬不同管理體系,存在跨境飛行面臨審批流程複雜、清關規則不統一,以及尚未建立統一的空中交通管理系統等問題,這就牽涉到加快規則銜接、機制對接的重要性。

協同管理跨境低空飛行機制

未來,兩地需要共同探索跨境飛行的協同管理機制,如成立深港兩地政府層面的聯合工作組,統籌解決跨境低空飛行涉及問題,包括完善標準化解決方案和流程機制;制訂清關、檢驗檢疫安排等程序;推動開發數字化協同監管平台,實現飛行器實時追蹤與數據共享等。其次是探索跨境低空飛行運輸,可優先在科研貨物、日常生活服務、醫療急救、跨境物流等領域開展試點,例如利用無人機運輸香港園區的生物樣本至深圳實驗室,既可促進科研要素流動效率提升,又可為跨境低空飛行積累更多經驗。

低空經濟是推動區域合作、推動香港經濟多元化發展的新引擎。隨着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政策環境的日益完善,低空經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監管沙盒」試點項目啟動後,香港低空經濟將正式進入公眾可以「看得見、摸得到」,各界可以「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的時代,極大提升城市管理和商業效率,並成為香港經濟的新增長引擎。正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所言,低空經濟不再是「空中樓閣」,而是一道「智慧天梯」,將為香港帶來「天際機遇」。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