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久不見,竟在香港以外的地方,邂逅了大牌檔的煙火氣。
這些年,人們的精神狀態、生活方式偏重一個反璞歸真,遙不可及的紙醉金迷越來越走下坡路,比起那些泡沫般的荒誕假象,正視生活,在睡醒後的屋簷下造一個踏踏實實的夢,來得更真切動人。大概也是這個原因,就連餐廳、飲食方式都偏重於樸素尋常,於是哪怕在內地,哪怕名不見經傳的北方小城,「大牌檔」都有了落腳的地方,甚至成為冉冉升起的一顆新星。
在香港吃大牌檔,是實實在在坐到路邊,看見菜單上有什麼、便點什麼。老闆一陣「揮斥方遒」的吆喝,轉身就鑽進後廚,眨眼間兇猛的火焰「呼」地噴上來,一口大鍋在火上「手舞足蹈」,再一眨眼,噴香的菜就擺到眼前。相比之下,內地大牌檔是無法企及這「身臨其境」的氛圍感了,氣候溫度所限,大多還是將店面置於商場中、臨街店舖裏,在招牌處狠狠標上「大牌檔」三個大字,作為彌補。
好在,傳統大牌檔的精髓,它是學到了。無論食材簡單複雜,都少不了重油猛火的「強攻之勢」,哪怕不能親眼看手起勺落,至少在伸出筷子的那一刻,能有似曾相識之感。而菜單上,也要將火爆腰花、辣子雞、醬爆鱔絲、乾炒牛河列為重點,哪怕菜系五湖四海,再仔細想想,都離不開「鑊氣」和「下飯」,兩個要點。有時候點了滿滿一桌,無一不是酥麻濃郁,熱油和香料嵌進食材裏,風捲殘雲席捲整個味蕾。老闆出來問好,聽說我在香港呆過很久,想探討探討。一時間不知如何說起,先讚一下這火候剛好,再感慨一番生意興隆真是寶。最後才說,香港的大牌檔也有溫吞的金銀蛋時菜和優雅的清湯腩,不過無妨,吃的是這份紅紅火火,心頭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