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油」毒品在年輕人間迅速傳播。有前線社工直言,在日常工作中發現,吸食「太空油」歪風蔓延,且涉及的青少年年齡層越來越低,最小的只有12、13歲,甚至涵蓋小六到高中各個階段。
「在(元朗)區入面,以前一、兩個同事(社工)都識一、兩個(吸食太空油),到現在,各同事手上都識幾個年輕人(吸食太空油)。」香港基督教服務處社會工作員謝錦華表示,「太空油」具有高度的隱蔽性,青少年能在學校小息時吸食,之後若無其事地繼續活動。她直指,初時誤以為青少年吸食的只是普通電子煙,但他們隨後出現口齒不清、反應遲鈍等徵狀,15到20分鐘後又恢復正常。隨着對該毒品認識加深,謝錦華指社工發現其帶來的危害不容小覷,吸食者極易「斷片」,行動無法受控,常導致摔倒受傷。而在戒斷過程中,他們還會出現暴躁易怒、記憶力下降及提不起勁等徵狀。
謝錦華又提到青少年吸食「太空油」多受朋友影響,在好奇心驅使下嘗試。此外,社交平台對吸食「太空油」感受的分享,一定程度上也推動這種毒品在年輕人中的傳播。她指以該中心為例,跟進個案已近30個,佔相關個案的近三成,幾乎每位社工需跟進一至兩名吸食「太空油」青少年的個案。
需探究背後深層原因
面對這一棘手問題,謝錦華指出,解決青少年吸食「太空油」問題,不能僅關注表面現象,更需深挖背後的深層原因。學業壓力、家庭矛盾及渴望融入社交圈等,都可能促使青少年選擇以吸食「太空油」來緩解壓力。她續指,社工通過與青少年溝通交流,了解其煩惱根源,為其安排適宜的康體活動;針對因渴望交友而吸毒的青少年,策劃各類社交活動,滿足他們的社交需求。與此同時,學校與社工展開合作,通過開展教育活動、提供減壓項目,幫助青少年正確應對壓力。
此外,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元朗區青少年外展工作隊主任林嘉琪呼籲構建一個涵蓋學校、社區、非政府組織(NGO)的安全網絡。當發現青少年吸食「太空油」時,優先由社工介入跟進,幫助他們戒除毒癮,重新融入校園和社會。同時,加強醫護協作,深入了解「太空油」的危害。目前,她指區內已有兩所學校與社工開展協作,共同舉辦青少年大型活動,為青少年營造積極健康的成長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