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公報訊】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表示,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個任期以來,頻頻揮舞關稅大棒,加劇了全球貿易緊張局勢,尤其是針對中國的三位數關稅率,這意味着終止中美之間大部分貨物貿易往來,加速兩國經濟的硬脫鈎。有分析認為,貿易戰的最終戰場很可能落在外匯市場上,人民幣匯率將大幅貶值。然而,管濤認為,美國極限施壓的盡頭未必是人民幣貶值,反倒可能成為人民幣匯率的拐點。
人民幣基本穩定 維護出口競爭力
外匯市場對於超預期的重大風險事件重新定價,引發了近期人民幣匯率快速回調,一度抹去了前期所有漲幅。不過,由於特朗普貿易政策激進且善變,導致美國股債匯「三殺」。展望近年人民幣走勢時,管濤提到,若果美國經濟「硬着陸」,美聯儲勢必大幅降息,美元有可能趨勢性走弱,這或將意味着人民幣的拐點來臨。因為參考一攬子貨幣調節,當美匯大幅走弱,人民幣對美元就有可能升值。
然而,管濤認為,不必過於擔心人民幣升值。因為在美匯弱勢情況下,人民幣屬於被動升值,人民幣匯率指數將保持基本穩定,加之中外通脹差異驅動的人民幣實際有效匯率走弱,有助於維護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競爭力。
為應對美匯指數和人民幣匯率可能的調整,除繼續支持和鼓勵境內企業用人民幣計價結算外,還要引導外幣計價結算幣種的多元化,減少對美元的過度依賴。另一方面,要引導境內企業改變過去形成的思維定式,強化風險中性意識。因為從多邊匯率、實際匯率的角度講,人民幣對美元升值雖不一定影響出口競爭力,但鑒於中國企業外幣結算中美元佔比仍高達九成,故仍須警惕人民幣升值對企業可能造成的財務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