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點擊香江/李家超率團訪問浙江開啟「貢獻國家」新篇章\屠海鳴

昨日,行政長官李家超率團開啟連續4天的「浙江之行」,出席在杭州舉行的浙港高層會晤暨浙港合作會議第一次會議和在寧波舉行的投資香港推介大會——浙江(寧波)專場暨甬港經濟合作論壇,推動浙港在科技、經濟、民生等領域的全方位合作。

中央港澳辦、國務院港澳辦主要領導對李家超此次訪問浙江高度重視,進行了系統的協調安排,還派出了有關負責人員全程協助訪問。

李家超在出行前表示,浙港兩地一直往來頻繁,在經貿、文化及青年交流等方面保持緊密聯繫。這次訪問將見證兩地成立具體合作機制,進一步加強雙方合作,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李家超表明此行主要目的:從浙港合作入手,「貢獻國家高質量發展」。由此可見,香港在「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後,把「發展香港」與「貢獻國家」聯通考慮,打通了推進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邏輯,充分彰顯出李家超行政長官及香港特區的大局觀念、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貢獻國家發展,香港積極作為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去年12月在澳門發表重要講話,首次提出「一國兩制」實踐進入新階段的重要論斷,並明確指出「實現香港、澳門更好發展,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作出更大貢獻,是新時代『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使命」。  

習近平主席對港澳兩個特區的殷切期望,為香港發展指明了方向。李家超及特區政府官員認真學習、深刻領悟習主席重要講話精神,觀察分析國家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重點、焦點、亮點,選擇浙江作為攜手合作、貢獻國家的「切入點」,具有以下考慮:  

其一,浙江高質量發展走在全國前列。浙江省GDP在廣東、江蘇、山東之後,居全國第四,2024年經濟增長5.5%,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作為一個經濟規模較大的省份,能保持如此增長,實屬不易。其中的秘訣是:向「新」求「質」。以科技創新鍛造新質生產力,以深層次改革優化營商環境,以高水平開放拓展發展空間,以多項探索促進共同富裕。「科技創新」、「深層次改革」、「高水平開放」、「共同富裕」,這四大主題都與香港有很高的契合度、聯動點。  

其二,從浙江入手可以聯動長江經濟帶。長江經濟帶包括:上海、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慶、四川、雲南、貴州11個省市,覆蓋中國東部、中部、西部,總面積205萬平方公里,人口和經濟總量佔比均超全國40%。浙江省是長江經濟帶上的重要成員,貫通了「生產加工」「對外貿易」「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四個重要環節,香港選擇從浙江入手,可以聯動整個長江經濟帶,是繼粵港澳大灣區之後,香港又一個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切入點、着力點。

推進科技創新,浙港取長補短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政協港澳聯組會上指出,港澳要善於在國家大局下謀劃自身發展,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  

李家超及特區政府圍繞「在國家大局下謀劃香港發展」這一課題,堅持問題導向,聚焦香港的短板,進行分析研判。  

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洶湧浪潮,香港必須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才能做強發展動能。香港的基礎研發實力雄厚,但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不足。這正是香港的短板所在!  

再看浙江,應用型創新非常活躍。人們熟悉的阿里巴巴誕生於浙江,但浙江的科技型企業並非「一樹參天」,而是「萬木成林」;以杭州「六小龍」為代表,民營科技型企業如雨後春筍破土而出,活力四射。「深度求索」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 R1,以高能、開源、低成本的突出優勢震動世界;「宇樹科技」的機器人在央視春晚亮相,引發全球關注。今年全國兩會後,從人大政協、國家部委,到內地省份、高等院校,再到海內外的企業家、科研機構,都對浙江的科技創新表現出極大興趣,到浙江參觀學習交流的隊伍絡繹不絕。

香港正在大力推進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建設,「浙江之長」恰恰可以補「香港之短」,「浙江經驗」亦可給香港諸多啟迪,在科技創新領域,浙港合作的空間很大。對此,李家超在政府內部會議、與來訪者會談交流、接受媒體訪問,經常談及這一觀念。  

此次隨李家超訪問浙江的特區政府官員有: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財政司副司長黃偉綸、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曾國衞、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丘應樺、房屋局局長何永賢、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民政及青年事務局局長麥美娟、特首辦公室主任葉文娟。訪問團陣容龐大,可見李家超對浙港合作非常重視,雙方合作的重點突出,涉及領域也比較寬。而且,李家超與所有同行司局長、主任,每人都做了充分準備,做足了功課。

應對美國「稅棒」,開闢新的市場

十三屆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央港澳辦主任、國務院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對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非常關注,他今年2月來大灣區調研,今年3月全國兩會期間看望港澳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他都反覆強調,「融入」不等於「爭取中央支持」,港澳還要主動與內地省份對接,取長補短,攜手發展,實現共贏。今年春節假期,夏寶龍還專程前往浙江幾家成功的科創企業調研,囑咐他們與香港特區齊心協力、攜手並進。

浙江經濟的外向型特徵非常明顯。「浙江義烏」這個名字「地球人都知道」,是中國小商品集散地,出口全球市場。寧波港的吞吐量長期居於全球前三,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可以輻射長江經濟帶腹地,還是陸海聯運的節點,海運貨物在寧波轉為鐵路運輸,可直達中亞、歐洲,也是「一帶一路」的國際航運樞紐。  

香港經濟的外向型特徵也非常明顯,內地商品經過香港輸送到全球各地,「轉口貿易」是香港對外貿易的重要板塊。時下,美國政府揮舞「關稅大棒」,打壓全球貿易夥伴,重點打壓中國,給香港和浙江均造成巨大壓力。李家超率團訪問浙江,構建浙港合作機制,可以推動兩地共同應對美國的關稅霸凌,探討轉型發展的新路徑。筆者認為,至少在以下兩個方面可以深入探討:

其一,助力浙江培育國際品牌。浙江的小商品以品種多樣、性價比高而聞名;香港商品的「含金量」高。浙江企業可以在港註冊公司,培育國際品牌,提高商品的「含金量」,實現從「多」到「優」的轉變。若有眾多浙江企業來港發展,將給香港帶來可觀的投資和就業崗位。  

其二,共同開闢美國之外的國際市場。有網友說:「地球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浙江商人。」事實確實如此,現代浙商的身上體現了「四千精神」: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吃盡千辛萬苦。這正是浙江商品「無孔不入」的原因,這也形成了浙商的突出優勢:對全球市場瞭如指掌。

美國對中國關上了大門,祖國內地和香港特區更需要同舟共濟開闢新的、更大的市場。浙商的這一優勢,正是寶貴的資源,香港和浙江在這方面合作的空間很大、很廣。

用好國際通道,推進「內聯外通」

中央希望香港發揮好「內聯外通」的作用,助力國家高質量發展。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度提出,要求香港「深化國際交往合作」。

李家超極具寬視野、大格局,在各種公開場合經常提及香港兼具國家和國際的優勢,持續發揮「超級聯繫人」和「超級增值人」作用,為投資者在港發展、為外資進入內地發展、為內地企業走向世界提供支撐支持。  

在美國實行單邊主義、不斷構築貿易壁壘的背景下,世界經濟格局正在發生巨變,各個經濟體之間的碰撞、對接、合作、重整的機會大大增加,可以說重塑世界經濟格局的時機已經來臨。香港若能把「內聯外通」的作用發揮好、發揮透,必能在變革中立足長遠、抓住機遇,成為參與者、推動者、獲益者。

李家超這次率團訪問浙江,深化浙港合作,涉及為浙江企業走向國際市場「搭橋鋪路」;今年5月,李家超還將首次攜內地企業家出訪中東,這都是發揮「內聯外通」作用的體現。  

這些積極作為的舉措,說明李家超及特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主席「把有為政府同高效市場更好結合起來」的指示精神,在打造有為政府方面邁出重要一步,不僅在「發展香港」上「有為」,也在「貢獻國家」上「有為」。

特首四天的「浙江之行」,將給香港帶來更多驚喜,也開啟香港「貢獻國家」新篇章,舉措值得點讚!收穫令人期待!

(本文作者為全國政協港澳台僑委員會副主任,香港新時代發展智庫主席,暨南大學「一國兩制」與基本法研究院副院長、客座教授)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