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更高的價格、更慢的物流」。美國上月初宣布,自5月2日起取消對中國小額包裹免稅政策。多國零售商停止向美國發貨,部分小企業甚至選擇退出美國市場,在美國消費者埋怨聲中,全球消費市場醞釀大洗牌。
隨着最後一批載有中國商品且免關稅的貨船陸續駛入美國港口,「中國製造」瀕臨斷貨,美國民眾群起自救。一位美國博客近日在Vlog說:「我的很多朋友看上中國產品,他們給我發視頻說,能幫我把這個帶回來嗎?」美國築起關稅高牆,中國為全球消費者鋪開紅地毯,成為購物天堂。在「免簽+退稅」政策紅利帶動下,「中國購」持續升溫,「五一」入境遊訂單量同比增長173%。學者向大公報表示,這是中國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良好機遇。\大公報記者 任芳頡
商務部: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
當地時間4月2日,特朗普簽署行政命令,取消此前對來自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最低限度(de minimis)」的免稅待遇(即價值800美元以下貨物入境美國可享免關稅優惠),5月2日起小額包裹需繳納每件25美元關稅,6月1日後增至每件50美元,相當於稅率從原本30%提高至120%。
《華爾街日報》報道,僅在2024財年約13.6億件包裹以這一方式進入美國,大部分來自中國跨境電商平台。不少公司急速變陣,在美國建設本地倉庫。部分外國品牌索性停止向美國發貨,一些電商平台部分產品價格上漲幅度超過一倍,延遲發貨問題令消費者怨聲載道。美國消費者研究所估算,該政策或令企業和消費者每年損失高達470億美元。牛津經濟研究院估算,對所有小額包裹逐一清關徵稅,需耗費數十億美元擴建系統。
美民眾拒為關稅埋單
不少美國消費者拒為損人害己的「魯濱遜經濟」埋單,開啟「自救模式」,拖着行李箱跨越太平洋來華「掃貨」,掀起反向代購中國製造熱潮。美國博客Dante Munoz近日在Vlog說:「我的很多朋友看上中國的產品,他們給我發視頻說,你能幫我把這個帶回來嗎?上次來中國我買了太陽鏡,還買了華為耳機。在美國,我經常使用Temu跨境電商平台,但特朗普不再對小額包裹豁免關稅,所以商品價格會上漲。現在中國旅遊簽對美國人來說更容易申請,並且現在有免簽過境選項。所以,我5月7日再去中國落地上海,我真的很興奮。」
商務部副部長盛秋平近日表示,將繼續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支持推動擴大入境消費。同時,完善公共場所多語種標識及導覽設施等,打通外國人在華消費堵點、痛點。
「五一」期間,外國遊客購物體驗不斷提升。在北京前門大街上,一家賣扇子店舖吸引眾多外國遊客,手工扇帶有濃濃中國文化元素,葡萄牙遊客帕特麗夏愛不釋手。按新政策,滿200元(人民幣,下同)就可現金退稅,相當於打九折,現金退稅上限為2萬元。深圳率先全國推出離境退稅「一單一包」模式,一張退稅申請單對應一個商品密封包,海關查驗密封袋完整性後依規驗放,縮短等待時間。
中央財經大學博士後研究員胡鴻雁向大公報表示,美國消費者拒絕為關稅政策埋單,為中國擴大入境消費帶來新機遇。中國免簽政策以及即買即退稅新措雙重利好,令「購在中國」更具魅力,中國正逐漸成為新的購物天堂,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可望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