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到中年腰圍漸寬,遠不止影響外觀這麼簡單。腹部脂肪會加速衰老、減緩代謝,增加患糖尿病、心臟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然而,衰老怎麼使得腹肌變成鬆軟肚腩,這背後的機制並不清晰。
美國希望之城國際醫療中心、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等機構的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科學》雜誌發表的一項臨床前研究,揭示了年齡相關性腹部脂肪堆積的細胞「元兇」,為解釋中年發福現象提供了全新科學依據。
研究人員聚焦於脂肪祖細胞(APCs),即白色脂肪組織中能分化為脂肪細胞的幹細胞群。大多數成體幹細胞的增殖能力會隨年齡衰退,但脂肪祖細胞恰恰相反──衰老反而釋放了它們分化擴張的潛能。
他們先將年輕與老年小鼠的脂肪祖細胞移植到另一組年輕小鼠體內,結果老年小鼠的脂肪祖細胞迅速生成了大量脂肪細胞。而當年輕小鼠的脂肪祖細胞被移植到老年小鼠體內時,未能大量生成新的脂肪細胞。這證實,老年脂肪祖細胞具備獨立生成新脂肪細胞的能力,與宿主年齡無關。基因活性分析顯示,脂肪祖細胞在年輕小鼠體內幾乎處於休眠狀態,卻在中年小鼠體內異常活躍,開始大量生成新脂肪細胞。
研究還發現,衰老會使脂肪祖細胞轉化為一種新型幹細胞──定型前脂肪細胞。這類細胞在中年時期出現,能持續不斷地製造新脂肪細胞。一種名為白血病抑制因子受體的信號通路是促進這類細胞增殖分化的關鍵開關。
通過對不同年齡段人類樣本的單細胞RNA測序,研究團隊在實驗室人類組織中也發現了類似的定型前脂肪細胞,且這類細胞在中年人組織中數量顯著增加,同樣展現出強大的新生脂肪細胞製造能力。
研究團隊表示,這項研究成果顛覆了人們對脂肪細胞形成的傳統認知。開發清除或阻斷新生脂肪細胞的創新策略,將有助於預防年齡相關性腹部脂肪堆積。 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