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經濟動盪和地緣政治惡化下,今年首4個月,投資推廣署協助223間公司落戶香港或擴展業務,投資額達200多億元,創造逾4900個職位,按年升幅近一倍。如此亮眼成績,彰顯了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和創科中心的吸引力,更反映貿易戰導致的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重組既為香港帶來壓力,也為香港帶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
美國發起的貿易戰、關稅戰對香港的負面影響顯而易見。美國對香港產品徵收最高達245%的關稅,對香港出口及轉口貿易構成直接衝擊;800美元以下快遞的關稅豁免待遇被取消,令本港一些中小企業處境艱難;美國不承認香港的單獨關稅區地位,旨在抹黑香港的「一國兩制」,破壞香港形象。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上升,產業鏈、供應鏈加速重塑,對於高度開放的香港經濟也構成了不小挑戰。
然而出乎一般人意料的是,今年首四個月,來香港落戶或增加投資的企業不減反增。投資推廣署還預告,上半年招商引資會有較大增長,希望到年底,不論是引入企業數目、投資金額、職位創造,均能保持增長。另外,投資推廣署已協助約170間家族辦公室在港成立,另有約150間正在商討中,有信心在今年底達到不少於200間。
海外企業加強在香港的部署,是危機中孕育機遇的最佳詮釋。原因不難理解。貿易戰沒有贏家,美國向全世界揮舞關稅大棒,大搞單邊霸凌,連傳統盟友都不放過,這種「美國至上」的極度自私引起全世界的反感,導致了美國的孤立。更何況,美國政策一時一變,令人無所適從,全球企業不得不重新評估美國市場的風險,加快分散投資,以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
美國自我孤立、誠信破產,中國成為全世界的希望。中國堅決反制美方霸凌,堅定扛起維護全球多邊貿易的大旗,維護國際道義,同時擴大市場開放,作為世界經濟火車頭的角色更加突出。中國的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開放,為不穩定、不確定的世界注入了穩定性和確定性,提升了跨國企業投資中國的信心。擁有內聯外通獨特優勢的香港,充分享受近水樓台的好處。
香港愈是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香港獨特優勢愈能彰顯,對國際資本、人才的吸引力愈大。投資推廣署早前到訪武漢、成都、寧波等城市,發現當地不少創科、物流、貿易企業希望出海發展,首選香港作為跳板。香港的廣泛國際聯繫、普通法司法區地位以及豐富人才資源,使得香港成為內企「出海」的理想平台。投資推廣署可協助這些企業在香港找到合作夥伴,提供技術和資金支持。
另一邊廂,跨國企業加強布局中國,不能不借重香港這個橋樑,這就是包括美國在內全球企業及家族辦公室對香港趨之若鶩的根本原因。以人形機器人為例,本港就有一家美國人設立的公司,與本港院校廣泛合作,並利用中國製造成本優勢,製造出了全球首個有「國籍」的人形機器人公民「索菲亞」,使得香港在人形機器人研發製造方面貼近國際先進水平。
中國大市場、高質量發展加上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和「超級聯繫人」角色,構成了香港吸引力的內核。全球不穩定不確定風險上升,香港吸引力有增無減。而且,經過貿易戰的歷練,全球對美國的霸道霸凌有了更清醒的認識,對中國的制度優勢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香港「一國兩制」的獨特魅力和地位優勢更加凸顯。對香港來說,就是放下對美國的幻想,堅定制度自信,專心做好自己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