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子遊作為旅遊市場近年增長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正迅速從「補充品」轉向「主力軍」。香港特區政府提出「無處不旅遊」的發展目標,親子遊無疑是實現該願景的重要一環。面對每年千億級別的市場規模,香港應抓住機遇,加快布局親子旅遊,激發文旅產業新動能。
親子遊是以家庭為單位,由家長與子女共同參與的綜合性旅遊活動,更是一種融合教育、情感、休閒與經濟消費的綜合性家庭體驗方式。在中央政府「二胎三孩」政策及「雙減」政策的雙重驅動下,越來越多家庭願意在假期中選擇親子旅遊,既滿足孩子的成長需求,也拉近親子關係。
市場增長速度驚人
國內外研究均表明,親子旅遊不僅有助於增強家庭凝聚力、改善親子溝通模式,也能在經濟層面釋放出強大消費潛力。越來越多的家庭願意為孩子的成長與陪伴買單,推動親子遊從「可選消費」向「剛性消費」轉變,形成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數據顯示,親子家庭在旅遊支出中人均消費普遍高於普通遊客,其消費鏈條覆蓋交通、住宿、門票、教育服務、主題活動、文創產品等多個領域,帶動酒店、景區、教育機構、文旅企業等多元主體共同受益。同時,親子遊作為教育方式的重要補充,有助於兒童在真實場景中實現體驗式學習與認知發展,激發其觀察力、創造力與社會適應能力,也為「教育+旅遊」產業融合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成為文旅經濟結構優化與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
親子遊在內地的發展可追溯到2000年左右,最早由青年旅行社推出相關產品,但真正形成規模則是在2013年以後,隨着《爸爸去哪兒》等親子類綜藝節目的熱播,親子旅遊市場開始迅速升溫。
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在線親子遊市場規模已達232億元(人民幣,下同),2018年超過500億元。特別是「二胎三孩」政策全面實施後,家庭出遊結構發生變化,多孩家庭成為親子遊主力人群;同時「雙減」政策的落地,也為家庭帶來了更多休閒時間,更進一步催生了親子旅遊市場的持續擴容。如今全國親子遊市場規模已超過1000億元,且每年以雙位數的速度增長,展現出極強的韌性和增長潛力。
從市場結構來看,親子遊已不再是傳統旅遊的附屬產品,而逐漸成為以孩子為核心的獨立消費體系。家長在旅遊決策中以孩子的興趣、安全和成長需求為導向,推動旅遊從「看風景」向「親子互動」、「寓教於樂」轉型。
三亞樹立產業典範
如今的親子遊產品形式日益多元,從自然探索、文化研學,到主題樂園、自駕休閒,涵蓋了嬰幼兒、學齡前兒童、青少年等多個年齡層。尤其是「旅遊+教育」、「旅遊+研學」的融合趨勢加速,親子遊產品正逐步向精細化、層次化、定製化發展,成為旅遊市場中最具成長潛力的板塊之一。
臨近香港的海南三亞市,作為國內親子遊的最重要目的地之一,發展成效顯著。根據公開數據顯示,2024年三亞市接待遊客人數3385.16萬人次,親子遊收入已佔當地旅遊總收入的30%以上,親子遊客佔比超過40%,增長率超20%。上述數據表明,親子遊已成為拉動三亞旅遊市場增長的重要力量。
港人熟悉的澳洲,也先後推出野生動物園親子營地、海岸生態探索等親子遊項目,鼓勵家庭在大自然中共度時光。通過與樹熊、袋鼠等動物近距離接觸,以及參與海洋生物觀察、沙灘環保活動,孩子在互動中學習生態知識,提升環保意識,增強親子關係。由於野生動物園、生態營地等吸引大量家庭遊客,從而提升門票、住宿、餐飲及文創產品等消費,形成完整的親子旅遊產業鏈,有效促進了當地就業與區域經濟發展,成為澳洲旅遊經濟的重要增長點。
三亞、澳洲成功發展親子遊市場,得益於當地政府的積極推動與產業鏈全面布局。以三亞為例,當地政府通過發布親子遊數據報告、引導投資、整合資源,推動企業開發親子套餐、研學課程等特色產品。酒店、景區、教育機構協同合作,提供從住宿、餐飲到娛樂、學習的一站式親子服務,形成了覆蓋「吃住行遊學娛」的完整親子遊體系。這種注重體驗、融合教育的模式,不僅增強了遊客的滿意度與黏性,也使三亞在全國親子遊目的地評選中長期位居前列,成為親子旅遊發展的成功範本。
儘管親子遊市場潛力巨大和有成功發展案例,但當前各地在發展過程中普遍存在產品同質化的問題。許多親子遊產品只是傳統旅遊的簡單包裝,缺乏深入的教育內容與本地文化特色,難以滿足家庭遊客對高質量、差異化體驗的需求。同時,真正實現「寓教於樂」的產品仍較少,更多停留在「玩」的層面,未能有效融合學習與成長目標。
基礎配套設施的不足也是制約親子遊發展的重要因素。許多目的地缺乏母嬰室、兒童座椅、親子專屬餐飲區等基本設施,影響家庭出行的便利性與舒適度。此外,親子遊受季節因素影響較大,淡旺季遊客差異明顯,但目前大多數地區尚未建立有效的調節機制和多元化產品體系,導致資源閒置與服務質量波動等問題頻發。
行業標準缺失和專業人才短缺也是當前面臨的核心挑戰。目前親子遊在安全、衞生、服務等方面缺乏統一規範,市場良莠不齊,影響整體形象與信任度。同時,具備教育背景、兒童心理知識和互動設計能力的專業服務人員供給不足,傳統導遊和從業人員難以滿足親子家庭的多樣化需求,制約了親子遊向高質量方向發展。
多管齊下協同發力
香港未來若要推動親子旅遊的高質量發展,需從政府、旅遊業界及景區酒店三方面協同發力,構建系統完善、特色鮮明、以家庭為核心的親子旅遊生態系統。
在政府層面,應考慮制定《親子旅遊發展規劃》,明確中長期發展目標與實施路徑,並設立專項資金,支持親子旅遊項目研發、基礎設施建設與人才培養。同時,應考慮與旅遊業界推動建立統一的親子遊行業標準,涵蓋安全規範、服務流程、配套設施等關鍵環節,提升整體服務水準。
此外,政府須進一步鼓勵本地學校、教育機構與旅遊企業開展深度合作,聯合開發具有教育價值的研學旅行產品,如歷史文化探索、自然生態體驗、藝術創意課程等,真正實現「遊中有學」。政府還應充分利用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機遇,聯動珠三角城市,打造跨境親子旅遊線路,提升區域市場吸引力。
旅遊業界層面,應考慮根據兒童成長階段推出差異化的親子產品,覆蓋嬰幼兒、學齡前、學齡期到青春期等不同年齡段,滿足家庭在不同階段的需求。內容設計上應注重「寓教於樂」,與本地博物館、科技館、文化館、自然教育基地等資源聯動,打造融合知識性、趣味性與互動性的產品體系。同時應開發形式靈活的短期產品,如周末親子遊、節假日遊、暑期營等,便於家庭安排出行。
旅遊推廣上應強化線上營銷策略,借助小紅書、抖音、微信視頻號等社交平台,提升親子遊品牌曝光度與市場影響力。
景區與酒店層面,應考慮從兒童視角出發優化服務設計,完善親子配套設施,如兒童遊樂區、親子廁所、母嬰休息室、兒童安全通道等,提升家庭遊客的便利性與舒適度。住宿方面可推出親子主題房、家庭套餐、兒童餐飲等定製服務,並組織親子互動活動,如親子手工課、自然觀察、家庭闖關遊戲等,增強參與感與情感鏈接。同時,應加強員工培訓,特別是在兒童心理、親子互動、緊急處理等方面,提升服務溫度與專業性,打造有溫度、有品質的親子旅遊環境。
親子遊是旅遊與教育、家庭情感交融發展的新趨勢。香港若能精準識別親子旅遊需求,推動產品創新升級、配套設施完善、服務體系優化,打造「親子友好型」旅遊生態,不僅能夠提升旅遊經濟的韌性和質量,更能讓城市旅遊煥發出更多溫情與活力。未來,親子遊不僅是孩子的樂園,更是城市軟實力的體現。香港應當抓住這場親子旅遊新浪潮,把握當中的新機遇。
(作者為海南大學「一帶一路」研究院院長、絲路智谷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