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五一「黃金周」旺丁又旺財,為香港帶來110萬遊客,較去年同期增加逾兩成,展現了多樣化的消費新業態。行政長官李家超表示特區政府將總結經驗,進一步提升服務及完善產業布局。其實,值得總結的不僅是特區政府,相關業界也應有積極行動。
首先,傳統鬧市如銅鑼灣、中環、尖沙咀一帶依然是遊人如織。這些地區是香港地標,也是購物和消費中心,對不少遊客特別是首次來港的遊客,仍具有強大吸引力。
其次,小眾景點如鰂魚涌「怪獸大廈」、大圍村的悠閒風光、堅尼地城海旁夕照等等,這些具地方特色、古典韻味或彰顯香港城市森林風貌的地點,在社交媒體推介下成為打卡熱點,適合那些追求獨特個性、崇尚悠閒的年輕遊客。
其三,深度遊、綠色遊成為時尚。香港行山徑尤其是麥理浩徑二段的「一尖四灣」,風景如畫。萬宜水庫東壩一帶臨近破邊洲,這裏是觀賞香港世界地質公園特色六角柱石的最佳地點之一,慕名而來的「特種兵」絡繹不絕。做好交通配套特別重要。
其四,遊客分化明顯。既有帶帳篷過夜、啃麵包醫肚的低消費遊客,也有住高檔酒店、乘遊艇、看表演的高消費遊客。現時國際金價創出新高,但金舖生意增加了三成。凡是有名的食肆前,總是大排長龍。消費的豐儉由人,顯示香港要做好遊客的分類,提供針對性的服務。
其五,香港既有自然風光,更有文化內涵。今年佛誕、長洲飄色、譚公誕巡遊正好與黃金周重疊,吸引大量遊客。西九文化區也是人潮湧動。中西文化薈萃是香港的最大旅遊賣點,一些地方文化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但帶有鮮明香港特徵。其他如大坑舞火龍、賽馬等等,都有叫座力,應進一步發揚光大。
黃金周有如一面鏡子,折射遊客消費模式的轉變。分析、總結、把握好這些新業態,是香港發展高質量旅遊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