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倫敦這城市,什麼都好,就是天氣惱人。但凡去旅行過的人都知道,那些雨點和霧氣,就像一層揭不開的紗,裹着紅色的巴士、黑色的出租車,還有行色匆匆的人群,一切都變成了相機中灰蒙蒙的背景板,讓你愛也不是、恨也不是。但有趣的是,當這「朦朧感」被裝進馬克杯,竟能誕生出風靡全世界的飲品─倫敦霧(London Fog),用奶香和茶香,將陰霾巧妙化解。
很多人鍾情於這浪漫縹緲的名字,可當初它的由來,卻不是在倫敦而是在北美。據傳,上世紀九十年代,一位咖啡店服務員為感冒的客人調配出了特製的伯爵奶茶,客人看着蒸騰的熱氣自言自語「這可真像倫敦的霧」。此後這飲品就猶如被施了魔法,迅速蔓延到英國本土,本地人也不得不「順應潮流」,從此一片「倫敦霧」,橫跨全地球。
看看出身,它的配方直白得近乎「傻瓜」,一杯伯爵茶、一勺香草糖漿,再淋上綿密的牛奶就算完成。在坐擁貴族紳士和繁複下午茶文化的英吉利,這簡簡單單的組合,愣是調出了令人上癮的層次感。伯爵茶底的佛手柑香,在香草糖漿的滲透中逐漸軟化、不再固執,牛奶泡沫輕盈地漂浮於上,給舌尖鋪了一層妥帖的空調被,也像泰晤士河上的薄霧,茶澀味被糖和奶馴服,甜度似有似無,在對比中營造出心照不宣的和諧。成功的人和物都要生逢其時,倫敦霧的出現,也恰逢一個文化轉折點,用拿鐵的沖泡技巧來解構茶,誰會拒絕這樣的新鮮事物?
如今很多店家會在最上面撒上點薰衣草碎,於是初相逢先撞上花香,那口餘韻,也就更加回味悠長。不過正統的倫敦霧是不含薰衣草的,在大多數英國人心中,哪怕是杯飲品,也要規規矩矩,拒絕反客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