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文化什錦/悠久深厚的宋宴\方曉嵐

  圖:蟹釀橙。\作者供圖

宋代是中國古代社會中,文化發展最為輝煌的時期之一,對中華飲食文化更是影響深遠。宋代分北宋及南宋兩個時期,北宋建都汴京(開封),宋欽宗靖康元年(公元一一二六年),金人攻入汴京滅宋,宋室南遷至杭州,改州治為行宮,後升格為「臨安府」,成為南宋的都城。

兩宋是中國封建王朝中,在兩漢外立國最長的王朝,而期間,由於陸上絲綢之路被隔斷,東南海路成為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盛況超越唐代。

北宋徽宗皇帝趙佶,在書畫藝術上才華橫溢,為後人留下了大量珍貴的書畫名作,特別是他的瘦金體書法。宋皇室中最高級的聖誕盛宴,是慶祝皇帝、皇后和太后的生日宴。南宋周密在《武林舊事》記載了「炙骨頭」這道宋室御用名菜,是宋徽宗壽誕「天寧節」御宴上的第二盞御酒的下酒菜餚。宋室南遷後,這道菜成為臨安(杭州)城中酒家的名菜。

宋代流行羊饌,據宋代蔡縧所作《鐵圍山叢談》中記載,北宋王朝建立後,吳越王歸降,到汴京拜見宋太祖,御廚膾匠「取羊為醢以獻然」,即仿吃魚生般,細切生吃羊肉片,稱為「旋鮓」,宋太祖大悅,從此旋鮓成為北宋和南宋宮廷大宴中的菜式。另外,在南宋吳自牧《夢粱錄》中有記載,「鱉蒸羊」就是用羊肉湯來蒸甲魚,肉質酥爛湯汁濃,其鮮味無比。

江南地區的羹膾菜餚,在古代南食中早已遠近馳名。到了五代十國,中原地區仍是戰火不斷,位處江浙地區的吳越國,人們卻得到了幾十年的安定生活,使地區的經濟文化有良好的發展,包括具江南特色風味的菜餚逐步形成,醬油釀造、製醋、釀酒、植物榨油等技術已趨成熟,而葱、薑、蒜等亦已在烹調中廣泛利用。

南宋朝廷偏安一隅,從北方及中原遷來的皇室大族和豪門貴胄,仍然控制了國家的政權和社會財富,他們帶來了奢華生活的風氣,對杭州及江南地區的飲食影響深遠,也帶來了不少的中原和北方的烹調技術。南人食米,北人食麥,北方的麥食文化隨着宋室南遷而傳入,大大地豐富了杭州的麵食、餅食和點心;而本來平實清淡的江南菜餚,烹調技術趨向更細膩,用料也更多元化,使杭州菜逐漸由純樸的農家風味,轉化成以官府菜和文人菜為重心的風格。這段南宋的歷史,是杭州菜的一個飛躍性的發展階段。

南宋的吳氏,是中國歷史上最早撰寫飲食書籍的著名女廚師,《吳氏中饋錄》是以她的姓氏命名的菜譜專錄,古代稱在家中掌管廚政的婦人為「中饋」。這本古代菜譜書至為珍貴,書中分為脯鮓、製蔬、甜食三部分,記載了不少南宋時期江浙地區的民間家常菜餚技法,特別是關於醉製、醬製、臘製、醃製食物的技法,許多流傳至今,對中菜技法的發展影響至深。「爐焙雞」是一道香味濃郁口感酥爛的雞饌,是《吳氏中饋錄》中的名菜,書曰:「用雞一隻,水煮八分熟,剁作小塊。鍋內放油少許燒熱,放雞在內略炒,以鏇子或蓋定,燒及熱,醋酒相拌,入鹽少許烹之候乾再烹,如此數次,候十分酥熟取用。」

南宋時期的南食菜式中,水產中的魚蝦蟹蛤佔很重要的比例,帝王貴族中更有不少酷愛吃蟹之人,根據《武林舊事》,憶述南宋都城臨安的歷史風貌,書中記載紹興二十一年,宋高宗趙構親臨清河郡王張俊府中,張俊設盛宴招待,菜餚和果品達二百多道,其中以「蟹釀橙」獻給宋高宗。

G20是Group of Twenty的縮寫,是一個國際經濟合作論壇,於一九九九年成立。二○一六年的金秋九月,桂花飄香,在杭州舉行的G20領導人第十一次峰會,吸引了全球的目光。中國為舉辦這次G20峰會作足準備,杭州市作為主辦城市,更是力求完美。九月四日晚,國家主席習近平和夫人彭麗媛在杭州西子賓館舉行國宴,招待各國領導人,菜式是費盡心思精選的杭幫菜,菜單中就有一道宋宴中的「蟹釀橙」,引起了外界的關注。

南宋文人林洪所撰寫的養生食療名著《山家清供》中,記載了「蟹釀橙」的做法:「橙大者,截頂,剜去穰,留少液,以蟹膏肉實其內。仍以枝頂覆之,入小甑,用酒、醋、水蒸熟。加苦酒入鹽供,既香而鮮。使人有新酒、菊花、香橙、螃蟹之興……」自二○一六年杭州G20國宴之後,更多人認識了這道宋代名菜,成了不少高級中餐廳的菜式。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