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文藝中年/荔枝與玉露團\輕 羽

由馬伯庸小說改編的電視劇,近年都有不俗成績。例如《風起隴西》就像一個現代間諜故事,不到結局不知真相;《顯微鏡下的大明》男主角就像現代的亞氏保加症年輕人,憑其異於常人的能力突圍而出。該等劇集都能讓觀眾進一步體會原著精神。近期的《長安的荔枝》電視劇讓觀眾有很大期望,但是總觀全劇三十五集,成績只算不過不失。

將小說改編成劇本,需要顧及觀眾的觀劇方式,以至劇集內容的連貫性和可演性,故此從小說至劇本必定存有再創作成分。《長》原著小說主人翁李善德為官場小吏,故事開始時剛借貸買屋,希望與妻子及小女兒安穩生活;電視劇則刪去妻子的角色,李善德變成帶着小女兒的鰥夫,令李善德更需要完成任務而繼續撫養女兒。這個改編手法令李善德的角色更具人性,行事目的更加清晰。另一方面,劇集增添了李善德小舅子鄭平安的角色,由鄭平安充任冒牌密使,周旋於嶺南何刺史和長安右相之間,為故事的權力爭鬥增添枝節。然而,該線路與李善德運送荔枝的主線並不完全配合,尤其令劇集前半部分失去焦點。

全劇最可觀和最吸引觀眾的情節,仍在於李善德如何排除萬難運送荔枝。第十五集開始的荔枝試驗轉運過程,才將劇情重新帶入正軌。至到第二十八集,李善德從嶺南返回長安籌劃運輸細節,遇到各級官僚阻攔,又將劇集帶至另一高潮。當中李善德為了爭取批文,購買了精緻昂貴的點心「玉露團」給其他官員,但卻不得要領。其後李善德獲得右相指點而解決困難,其他官員反倒過來送李善德大量「玉露團」,諷刺的場面令人啼笑皆非。

劇集的結局與原著不盡相同,但卻有強烈戲劇效果。李善德痛斥奸險斂財的右相,可說大快人心;鄭平安最終為李善德而犧牲,雖然不太符合角色原本個性,但亦能令觀眾動容。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