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起心理諮詢,今天人們已經不陌生了。而今又興起一個新行當:哲學諮詢。從網上看,哲學諮詢師的道具是一張小方桌,兩個小椅子,頗得中國戲曲「一桌二椅」的美學旨趣。而桌子大都是摺疊的,椅子有些也是摺疊的,好像喻示着哲學追求的就是把世界摺疊又展開的境界。哲學諮詢師的工作地點常常是街頭,或者廣場邊、美術館博物館門口,這又似乎回到了蘇格拉底滿大街找人聊天的場景。如此說來,哲學諮詢師從外觀上便已顯露出了中西哲學之要義。當然,以上所有這些「解釋」,都是我為哲學諮詢師所作的,只代表我的個人觀感,並非行業官方闡釋。不過,對生活萬事作出類似解釋,大概也就是哲學諮詢師的工作吧。
哲學諮詢師的整套行頭有幾分古代卦攤的模樣。一次諮詢大概十到十五分鐘,聊一個話題,比如職場之事,比如情場之事,很像算命先生說的「問前程」或「問姻緣」,不過,哲學提供的是一種有回應的傾訴,算命則是給一個看似確定的答案。換言之,算命更像「諮詢」,有問有答。哲學卻只是把問者和答者黏合成一個共同體,互相思想辯難,互相情感慰藉。有人好奇,哲學諮詢有沒有實際用處呢?答案不一。要我說,這個問題本就無需問。因為,連「哲學」本身都無法確定有無實際用處,何況又加了個猶猶豫豫的「諮詢」呢?
不過,哲學諮詢至少有一個實際用處:哲學專業的新就業方式。我報大學志願那會兒,不管有沒有讀過大學的,都勸我「學哲學不好就業」,而大學生就業率似乎也支持這個觀點,以至於哲學被污名化為「富人遊戲」,適合有錢有閒的子弟學着玩。其實,學哲學使人視野開闊,思維活躍,邏輯嚴密,就像給自己裝了個萬能端口,接入什麼專業都比較順利。哲學諮詢師的出現,側面驗證了這一點。不然,咋就沒有數學諮詢師、文學諮詢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