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議會內外/全過程維護國家安全 為改革發展夯實基礎\陳克勤

7月1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的大日子,再早一天的6月30日則是香港國安法公布實施5周年。這兩個日子一前一後,實際上蘊含了「國安才能港安」的深刻寓意。2020年,這部全國性法律使處於亂局的香港局勢扭轉,起到「一法安香江」的關鍵作用。過去5年,在國安法的護航下,香港實現了從由亂到治走向由治及興的重大轉折。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使得香港重新走上了正確的發展軌道。未來,香港更須持之以恆維護國家安全,為進一步的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國安才能港安

回想2019年,一場黑暴使得香港陷入動盪,香港國安法的實施迅速止暴制亂,社會重新恢復了安寧秩序。更加重要的是,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使得香港進一步理順「一國兩制」憲制秩序,進一步確立以行政主導的治理體系,展現出治理新氣象。

香港國安法的順利實施,使得進一步完善選舉制度有了清晰的法律標準,「愛國者治港」原則得以全面落實。過往在立法會、區議會等特區治理機構中,反中亂港分子參與其中,並利用維護國家安全方面的「不設防」,刻意散布歪曲「一國兩制」的謬論。這些謬論所造成的社會撕裂,也使得香港陷入「泛政治化」的困局,特區政府有關經濟發展、改善民生的措施,不僅受到「拉布」等極端方式的阻撓,亦被演繹為政治化議題。

例如在廣深港高鐵西九龍站實施「一地兩檢」措施,政策本身是為了便利市民旅客出行,最大化香港連結國家高鐵網絡所帶來的交通效益,卻被反中亂港分子「妖魔化」為所謂「違反基本法」。而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這些亂象在香港社會消失,社會回歸理性務實,行政立法良性互動,治理體系運轉良好,朝着共同的目標發力。

另一方面,香港國安法亦為香港帶來了在變局中不可多得的確定性與穩定性。在國安法實施後,香港的自由開放營商環境並未如一些外國勢力所抹黑般受到削弱。在香港國安法的實踐過程中,不僅實現了精準執法,打擊極少數嚴重危害國安行為,亦讓香港的營商環境更加穩定。從香港美國商會的調查結果可見,香港國安法實施5年和《維護國家安全條例》實施1年後,70%受訪企業表示業務並未受國安法律影響,國安法無礙業務的比例連升3年。可以說,隨着香港國安法的實施越發深入和具體,有越來越多國安案件審訊,外國商界代表也認識到香港國安法有着極強的針對性,香港並未出現部分美西方政客危言聳聽的情況。反之,隨着社會、經濟情況越發穩定,加上地緣政治局勢的變化,香港受到了全球各國、各地區資金的青睞,紛紛看好香港前景。根據數據,今年以來港股IPO集資額約880億港元,處於全球前列。

而在維護國家安全取得階段性成果的當下,社會上有部分人認為,既然已經建立起維護國家安全的制度機制,故維護國家安全的工作可以告一段落。但事實上,安全與發展並非對立關係,而是相輔相成、互相促進。發展是安全的基礎,安全是發展的條件,兩者都必須重視。

推動香港發展轉型

可以見到,正是在維護國安方面取得重大進展,使得特區政府有條件、有信心提出更具改革創新性的政策措施,着手解決香港各項深層次矛盾。譬如在北部都會區的建設上,特區政府採納民建聯建議,引入片區開發模式及縮短行政審批流程,為工程項目提速提效提供政策支持。試想若沒有維護國家安全法律體系的護航,這些措施很有可能遭遇簡單化、情緒化的歪曲誤導,從而成為政治議題。

因此,香港社會更應深刻理解,維護好國家安全對於香港進一步發展轉型的重要意義。可以說,香港要實現更大的發展,鞏固自身現有的獨特優勢,推動經濟向多元化轉型,築牢國家安全防線是實現更好發展的先決條件。香港作為外向型經濟體,自由開放的環境容易受到外部勢力的影響,更需持之以恆地強化風險應對,防範各類風險情況,必須把維護國家安全貫穿「一國兩制」實踐的全過程。

民建聯主席、立法會議員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