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新聞背後/改革不停步 推進香港高質量發展\鄭曼晴

昨日是香港回歸祖國28周年,也是本屆特區政府上任3周年。回顧過去3年,本屆政府擔當作為,推動了一系列深層次改革,開創了發展新局面。但當今世界變亂交織,發展一刻不能停息、改革永遠在路上,就如行政長官李家超昨日在香港特區成立28周年酒會的致辭所說,「寧願做艱難的改革者,都不能做安逸的停滯者」。在新的發展階段,唯有勇於創新突破,才能在深刻變化的形勢下立於不敗之地。

李家超特首上任後,建立「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有效改進了政府文化。其中最突出的成就之一,便是完成了基本法第23條本地立法。安全的發展環境為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如今,香港不但在全球最安全城市排名中位居前列,而且至今吸引超過21萬名專才、高才和優才來港,引進84間前沿科技企業。香港的世界競爭力排名從第七升至第三,金融中心地位穩居全球第三,充分說明國家安全對於營商環境的保障,以及國際社會對香港前景的高度肯定。

本屆政府改革求變的管治理念,還體現在經濟和民生領域。針對長期困擾香港的土地房屋問題,政府採取果斷措施:公屋輪候時間從6.1年縮短至5.3年,縮減近九個半月;打擊濫用公屋,收回約8700個單位,相當於節省87億元建築費用;快速興建簡約公屋,預計今年有9500戶入伙,直接惠及9500個家庭。這些舉措不僅緩解了市民的住房壓力,更展現了政府以民為本、雷厲風行的改革魄力。

政府管治成效有目共睹

經濟方面,香港實現了從負增長到正增長的轉變,2023年GDP增長率為3.2%,2024年為2.5%,2025年第一季度達3.1%,而且連續九季保持增長;家庭收入中位數增長超過11%,勞工權益亦得到進一步保障,例如取消強積金對沖,並將最低工資檢討周期改為「一年一檢」等等。

除此以外,透過政府持續優化上市程序、制定穩定幣發牌制度,香港國際金融中心排名再度提升至全球第三;而簡化公司遷冊機制、協助生物科技和創新科技公司在本港上市,亦展現出政府在全球競爭中「搶人才」、「搶企業」的決心,吸引了至少兩間國際保險大行遷冊香港,進一步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並且提升創科與金融服務領域上的競爭力。

以上種種成果,都是建基於特區政府識變、求變、應變的堅定決心。然而香港現在仍未能停下腳步,不管是民生經濟,還是產業升級,抑或是國際政經挑戰,未來香港遇到的挑戰只會越來越多。因此,昨日李家超明確提出了三大改革重點,進一步展現其持續改革的決心。

第一,以高水平安全護航高質量發展。如今香港已然築固維護國家安全的法制體制,有充分空間加快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繼續深化國際交往合作。近幾年國家在經濟和科技方面取得的矚目成就,已為香港發揮優勢提供了巨大的支撐。一方面,香港需要繼續穩固其基本盤,進一步投資於數字貿易基礎設施,並且簡化跨境貿易流程,吸引更多內地和國際企業落戶。另一方面要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如東盟和中東地區,通過簽署更多自由貿易協定,降低香港企業進入這些市場的門檻,並可考慮推出專門的科技金融人才培訓計劃,與不同地方的頂尖大學合作,提供人工智能、區塊鏈和綠色金融的專業課程,確保本地人才與國際接軌。

突破陳規開創新局面

第二,加快發展北部都會區。北部都會區是香港未來最重要的發展戰略,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和綠色能源等創科領域是新產業發展的重點。當局可參考美國硅谷的模式,建立「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生態系統,與不同大學合作,在新田科技城設立國際級的AI研究實驗室,吸引全球頂尖科研人才。同時為提速發展,政府應加快北部都會區的交通網絡建設,例如推進洪水橋至前海的港深西部鐵路項目,引入智慧綠色集體運輸系統,亦可通過公私合營模式,吸引國際資本參與北部都會區的基建和產業園區建設。

第三,着力改善民生。住屋、醫療、教育仍然是香港市民極度關注的問題,繼續加大公營房屋供應,特別是加快過渡性房屋和重建的效率,是處理房屋問題的當下之急。此外,為應對人口老齡化,政府應推廣智慧醫療技術,例如引入遠程醫療平台,讓長者在家即可接受基本診斷和健康管理,或與大學合作開發基於人工智能的健康監測應用程式,提升基層醫療效率。同時對於青年群體,政府也要提供更多元的職業培訓和創業支持,例如設立「孵化器」計劃、成立專項基金,協助青年以不同方式大展鴻圖,更好利用科技和創意產業發展事業。

香港特區政府過去3年的施政,證明了要敢於突破陳規,才能開創發展新局面。「不進則退,慢進也是退」。展望未來,香港的變革之路仍要繼續向前邁進,社會各界要堅定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繼續以堅定的改革決心,帶領香港把握機遇、迎接挑戰,在「一國兩制」的獨特優勢下,書寫更輝煌的篇章。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