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製造業擴張 財新PMI升至50.4超預期

  圖:財新中國製造業PMI重返擴張區

【大公報訊】記者倪巍晨上海報道:近期中美貿易關係改善,為中國製造業注入暖流。反映中小企表現的財新中國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PMI),6月升至50.4,超過市場預期,較5月上升2.1個百分點,相隔數月重現擴張態勢。財新智庫高級經濟學家王喆表示,前期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效果正在持續顯現,製造業的供需同步恢復,「穩經濟」效果已經體現出來。中國經濟整體運行平穩,市場情況正逐步好轉。分析稱,近期擴內需政策繼續加碼,加之準財政政策工具的部署,均將提振市場信心,基建投資和服務消費有望加快修復。

專家倡補貼擴至服務消費

6月中國製造業產量指標恢復增長,需求走強,產出增速錄得去年12月以來新高。不過,新訂單依然小幅增長,新出口訂單更連續三個月下滑,惟6月下滑幅度較5月顯著放緩。

成本方面,原材料價格回落,使投入成本連續四個月走低,緩解了企業經營壓力。庫存數據反映投入品庫存充足,成品庫存隨訂單交付微降。由於新業務增加而產能調整,積壓工作量三個月來首次上升,預示後續產能利用率可能提升。

展望未來,業界對後市經營狀況仍有信心,生產經營預期指數繼續處於擴張區間。王喆補充說,當前外部環境依然嚴峻複雜,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的同時,中國經濟有效需求不足問題尚未根本扭轉。

王喆指出,鑒於部分門類消費超預期增長,但工業生產、投資增長動能有所轉弱,長期消費動能培育的重點,應聚焦於「保就業、穩預期、增收入」等方面。

中誠信國際袁海霞認為,下半年全球經濟不確定性上升,外需可能進一步萎縮,提振內需更顯迫切。她建議延續「以舊換新」等消費刺激政策,並將補貼拓展至服務消費領域。投資方面,應重點支持國家重大戰略項目和新型基建領域,同時推動投資重點向人力資本領域轉移。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趙偉認為,近期擴內需政策再度加碼,5000億元人民幣的服務消費再貸款、準財政工具等已對服務業投資進行部署,服務消費、基建投資有望加快修復,並對企業和居民預期形成支撐。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