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九連環/古人的消夏\薩日朗

夏天熱浪滾滾,我們現在有空調電扇,一開就涼快。古代沒這些電器,古人是怎麼熬過酷暑的呢?古代氣候可能沒有今天如此的高溫,但夏日納涼也處處體現在古人的生活中。

人類用冰的歷史久遠,《周禮》裏就有「冰鑒」的記載。所謂「冰鑒」就是暑天用來盛冰和食物的容器,「冰鑒」應該是人類最早使用的「冰箱」了。古時富貴人家有「冰箱」和「空調房」,冬天河面結冰時,他們會把厚厚的冰塊在深深的地窖裏藏好,等到三伏天,就把冰塊取出來用。「冰鑒」裏外兩層,外層放冰塊,裏面就能冰鎮食物。唐朝唐玄宗在宮裏建了個「含涼殿」,用水車帶動風扇,水霧裹挾着涼風穿堂入室,很是涼快,今天的古裝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一幕。尋常富貴人家,也常引活水到花園裏,或者建個「自雨亭」,讓水從屋檐上像小雨一樣流下來,水分蒸發帶走熱氣,亭子裏就涼快了。

普通百姓更有家常的納涼法,主婦們用清涼的井水冰鎮瓜果,吃得透心涼。唐宋時流行一種瓷枕頭,形狀像馬鞍,中間是空的,能通風,睡上去冰冰涼涼的。用蒲草或芭蕉葉做的蒲扇、芭蕉扇,輕便又實用,是家家戶戶納涼的好物,流傳至今的許多古畫中經常能看到人們悠閒地搖着扇子乘涼的場景。

一把扇子、一個院子、一片星空,就是老百姓最實在、也最有生活氣的消夏方式。享受清涼從古至今都透着智慧,而真正的清涼是享受夏日夜晚那份悠閒自在的心境。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