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天南地北/越南印象\東 瑞

  圖:越南河內還劍湖一景。\作者供圖

二○二五年元月農曆新年前夕,參加了校友組織的旅行團,去了一趟越南,感觸良多。越南戰爭從上世紀六十年代打到七十年代,打了十幾年;我不敢設想,半個多世紀後的今天,也會那麼開放,成為世界熱門旅遊勝地。當然,這也是最近幾年的事。兒子媳婦去了好幾次,都說好玩,東西便宜,景點很多,搞得我和老伴也趨之若鶩。

六天五夜,雖是走馬看花、行色匆匆,卻是印象不錯。旅程分北越南越,我們時間有限,只能在北越範圍活動;期間還從河內搭了一趟飛機到峴港。

因為時間安排太緊湊,肯定走不完,我們搭了電瓶車,將河內三十六古街的大街小巷花了約一小時快速地遊了一遍。這市中心,無論賣什麼的店舖,其門口大都擺一兩張簡陋的木座椅,有時這類座椅還又舊殘又矮小,面對人行道又是那樣窄逼,塵土飛揚,但不乏來自歐美的白皮膚男女坐着一邊喝咖啡,一邊曬太陽,與巴黎那種規模浩大的街頭咖啡座與咖啡族群大異其趣。

三十六古街毗鄰還劍湖,恰逢周末的午後,越南少女三三兩兩都穿上傳統服裝,在湖邊擺出各種甫士拍照。有的情侶,還讓男的手持一束鮮花作獻花求愛狀請朋友拍攝。越南女性身穿的國服或禮服,有點像中國女子穿的旗袍,只是以淺色為主。當然,美的還有還劍湖邊,種植了一圃一圃的花卉,猶如湖的花邊,溫柔了城市的喧囂。

在一家天主教堂的斜對面,有一家叫「CỘNG」(共)的咖啡館,遠近聞名,成為外來遊客打卡的景點。三層高的唐樓,人頭湧湧。歐美人士、東南亞、港台遊客來去如鯽不斷。座椅都不講究,較為簡陋。命名為「共」,主要是咖啡館內保留了越共打游擊時用的鐵鍋、書籍,連那些男女服務員都穿着綠軍裝。

越南最著名的風景當數下龍灣排首。那一個又一個造型千奇百怪的島嶼突出海面,和桂林山水遙相呼應,據說也與久遠年代海洋板塊的移動有關係。我們乘着快艇、舢舨、小郵輪幾種海上交通工具遊覽了下龍灣。一月份春節前夕雖還並非旅遊的黃金檔期,遊客已然非常多,百來艘舢舨齊齊出發,海面上看去非常壯觀。

還有幾處印象較深的:一是距離峴港三十公里的會安古城。未到達之前,真不知道到底會安「古」到什麼地步,到達後,天色已暗,景物迷離一片。慢慢才弄清楚,眼前是一條河,河對岸高高低低密排着賣各種越南特色物產的大小舖子;各國遊客,隨着時間的推移漸漸多了起來;最驚艷的是河面上三色、五色燈籠來去飄動着,仔細辨別,才看清楚原來是掛在小船上的燈籠。這些小舢舨都很小,了不起只能坐兩個大人和一對子女;當然最好的是一對情侶。遊船河結束、靠岸,遊客上岸,又迎接新的遊客上船。隨着夜深沉,暗暗的河上彩光浮動,天色水面交相輝映,分不清哪是燈船,哪是水上倒影;隨着午夜的到來,人客也慢慢稀落起來,被燈飾勾勒的商舖也漸漸闌珊了。我們也彷彿從唐宋瀟灑走了一回,雙腳再踏上現實的土地歸來。

巴拿山海拔一千四百多米,需要乘纜車上去。那天我們上去,微雨剛過,陰冷刺骨。最驚訝的是整個巴拿山被大霧籠罩,伸手不見五指。法國殖民時期,在這個山頭建造了不少城堡式的建築,我們的午餐,就在一座非常大的城堡內進行。這個巴拿山,大霧、花圃、橋上的石頭大手掌,外牆爬滿青苔的歷史悠久的法式古建築,組成了頗為和諧的打卡情調,團友們拍了不少精彩照片。

至於峴港的秋盆河上的坐竹筒船活動,娛樂性很高,還給我們分享了越南船夫跳竹筒舞的歡樂,讓我們對他們的樂天性格大為欣賞和欽佩。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