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一黃金周效應帶動下,零售業表現好轉。最新數據顯示,五月份零售業總銷貨價值按年上升2.4%,結束連續14個月的跌勢。香港零售管理協會昨日表示,相信整體環境都已經穩定下來,預計化妝品、珠寶等行業在十一黃金周及年底旺季時將繼續出現微升。
經濟學者表示,近月股市成交活躍,香港全年IPO集資額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帶動零售業出現升幅。立法會議員表示,政府舉辦許多大型盛事,加上深圳恢復「一簽多行」,進一步帶動香港經濟。政府發言人指出,零售業界正在繼續適應消費模式的改變,而政府積極推動旅遊業和盛事項目,加上本地就業收入上升和內地經濟持續穩步增長,將有助提振消費氣氛和支持消費市道。\大公報記者 王亞毛
政府統計處昨日公布,今年五月的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13億元,按年上升2.4%。扣除價格變動後,該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的臨時估計按年升1.9%。五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佔8.3%,相關銷售價值臨時估計為26億元,按年升0.3%。
按年比較,其他未分類消費品的銷貨價值上升8.9%;藥物及化妝品升8.7%;百貨公司貨品上升6.3%;超市貨品升1.3%;服裝升0.4%;食品、酒類飲品及煙草升2.8%。(詳見表)
港元回軟有助留港消費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表示,五月整體出現升幅,主要因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她相信整體環境已經穩定下來,最近港元回軟,相信有助市民留港消費,吸引外地旅客來港時更願意消費。她預計零售數據將持平或微升,例如十一黃金周及年底旺季時會有微升,該會維持全年零售額持平或升跌會在1%至2%之內。
她表示,根據早前進行的會員調查,在七、八月暑假期間,有四成零售商會員預計生意將有升幅,包括化妝品及珠寶等行業,另有四成零售商預計生意會錄得跌幅,包括電器及服裝,有兩成會員則認為會持平,包括便利店、保健品等行業。
中文大學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向《大公報》記者表示,五月份零售業界呈正面趨勢,主要原因包括五一黃金周的帶動,以及五月美元走弱、港元匯率更具優勢,吸引不少旅客赴港消費,同時當月股市行情較好,成交活躍,金融市場有資金流入,而且香港全年IPO集資額有望成為全球第一,在整體大環境向好的趨勢下,帶動零售業出現升幅。他建議,未來在科技發展下,本地零售、餐飲等行業需轉變思維,客源不只局限於本地街坊,可利用網絡向全球推廣銷售。
網購拉低傢俬電子類銷售
批發及零售界立法會議員邵家輝表示,除了五一黃金周、股市等原因,政府今年上半年舉辦了許多大型盛事,尤其啟德體育園啟用以來,舉辦多場演唱會,吸引大量內地旅客來港,而且中央去年恢復向深圳居民推出「一簽多行」,帶動大量內地客來港,進一步推動香港經濟。
邵家輝稱,五月份傢俬、電子產品等行業跌幅較大,相信因為跨境網購發展,對該行業的本地經營造成很大挑戰。至於表現較好的化妝品、珠寶等行業,一直是遊客來港追捧的熱門品類,他預計未來會持續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