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全球經濟不景氣,消費格局發生劇變。維特健靈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陳曦齡接受《大公報》專訪時表示,世界轉變飛快,無論是「老字號」還是新品牌,無法適應時代必遭淘汰。她指出,「香港品牌」在內地並非失勢,而是內地品牌憑藉科技與性價比強勢崛起,「崇洋」已成過去;同時海外消費者對「中國製造」仍存有刻板印象,加上在港生產成本導致價格競爭力不足,「香港品牌」出海也具挑戰。\大公報記者 李樂兒
「香港品牌」在內地消費者心中一直享有較高信任度。陳曦齡認為,這讓維特健靈進入內地市場具備一定的優勢。然而,她指出這「金字招牌」也引來仿冒者覬覦,多年來低質產品冒充「香港品牌」的情況頻現,損害消費者的信心。
大埔廠本月投產 產能翻倍
「市場教育刻不容緩。」陳曦齡強調,必須讓消費者深刻理解「一分錢一分貨」,尤其在保健品市場,有效成分含量1%與50%,效果天壤之別。為此,公司近期主動邀請內地網紅、記者等實地考察工廠生產流程,以「Show and Tell」方式加固信任。目前維特健靈原料廠在廣西,香港大埔廠房預計在本月投產,屆時產能翻倍。此外,珠海新廠也已落成,預計年底可獲保健食品生產牌照。
產品由口服式拓展至塗抹式
內地社會老齡化加速,為保健品市場帶來的龐大需求,陳曦齡相信發展機遇巨大,且市場整合在即。因此,公司正着力研發更多元的產品,包括由口服式拓展至塗抹式,例如去年推出納米洗髮露,現正在研發納米護膚品,並且不排除將通過收購,吸納其他品牌優質產品。
把握市場特性 走向國際
在海外市場,「香港品牌」亦非暢行無阻。陳曦齡認為,「香港品牌」走向國際的關鍵在於把握市場特性。例如歐洲市場需遵循當地「醫生處方,藥房購買」消費習慣,目前產品主要售予醫生;在美國的關稅政策下,公司已預先在美囤積逾半年貨品,目前正加速推進本土工廠建設,未來計劃採用「合約製造」模式在美生產,僅保留核心配方與原料源自中國。
談及近年香港眾多老字號結業,陳曦齡深表惋惜。除了因自身業務跟不上時代節奏外,她亦從銀行人士處了解,部分老字號是因其他的投資失誤而拖累本業。而近年不斷有新品牌快速崛起,說明市場仍在,關鍵在於企業如何轉型與發掘市場。
保健品屬「朝陽行業」
「疫情令整個社會好像發生了一場大戰,現時全世界都處於一個回血期」陳曦齡感嘆道。所幸保健品屬「朝陽行業」。她解釋,醫療成本高昂,如美國醫療支出超越軍費,加上人類愈發長壽,「長壽」常伴隨「老化」。她認為,若通過保健品提升健康水平,對社會與經濟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