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多人在出現腳痛不適時,往往會首先考慮購買鞋墊以紓緩症狀。但市面上一般的現成鞋墊與經專業處方製作的矯形鞋墊存在明顯差異,而大部分人對此未必有充分認識。
腳痛成因:從足底筋膜炎說起
腳痛最常見的原因之一是足底筋膜炎,而導致此病的主因,往往與足弓結構不理想有關。
我們足底內側中段本應呈弧形拱起,稱為「足弓」。若足弓過低,甚至完全消失,便屬於「扁平足」。若忽略扁平足帶來的影響,直至每踏出一步都感到疼痛時才處理,此時往往已出現足底筋膜炎。
足弓在人類步行過程中,起着類似避震器的作用。每當腳跟着地後,壓力會經由步態過程集中於前腳掌內側。根據牛頓作用與反作用定律(Action and Reaction),地面反作用力與着地力量相等,因此足弓能有效分散這些壓力。如果足弓結構崩塌(即嚴重扁平足),每一步所承受的反作用力會更大,日積月累,便可能導致足底筋膜炎。
足底筋膜炎的常見症狀
•腳跟位置出現疼痛,尤其是早上起床踏出第一步時感覺最為明顯;
•若炎症持續,即使中午短暫休息後再站立,亦可能出現腳跟痛;
•長時間站立或需要提舉重物,會令情況加劇;
•嚴重時可導致每一步均感疼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質素。
根據統計,一般人每日平均步行約6000至10000步。如足底壓力分布不均,便會在某些部位形成反覆受力的「壓力點」。當某些位置每日被重複壓迫數千次,相關問題自然會逐漸浮現。此時,處方矯形鞋墊便是一個有效的長期方案,幫助平均足底壓力分布。
現成鞋墊與處方矯形鞋墊的差異
現成鞋墊:
•為統一尺寸與形狀,並非根據個人足部結構製作;
•使用者需以腳部遷就鞋墊;
•適用於一般紓緩,但未必能針對結構性問題作出改善。
處方矯形鞋墊:
•根據使用者足部狀況度身訂造;
•能夠有效承托足弓,平均分散足底壓力;
•材料選擇多樣,能配合不同症狀,如扁平足、高足弓、腳跟痛等;
•可細分為全墊、半墊、四分之三墊等類型;
•功能上亦有分別,例如日常步行鞋墊、運動鞋墊等,根據不同運動需求設計不同物料和承托強度。
簡單而言,現成鞋墊是「腳去遷就鞋」;而處方矯形鞋墊則是「鞋去配合腳形」,效果及舒適度自然大不相同。若在孩童時期已開始使用處方矯形鞋墊,由於骨骼仍處於發育階段,改善空間更大,除了有機會改善足部結構外,亦可進一步優化小腿、大腿甚至腰椎對位,對預防及矯正扁平足,效果尤為顯著。
紓緩足底筋膜炎的小貼士
1.腳部運動與伸展
•將網球放在足底滾動以放鬆筋膜;
•用腳趾夾毛巾,強化足部肌肉;
•起床前,以腳掌模擬書寫A至Z字母,活動腳踝。
2.冷敷處理腫脹
•可利用軟性冰墊加小毛巾包裹,每次敷10至15分鐘。
3.尋求專業協助
•如足底筋膜炎症狀嚴重,應諮詢專業人士,如脊醫檢查關節排列,進行關節錯位調整、超聲波或衝擊波治療,並配合處方矯形鞋墊承托足弓,全面處理根源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