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矚目發現/宋皇臺出土陶瓷商品 證香港自古是貿易港

歷史上的海上絲綢之路與香港有什麼聯繫?去年8月在香港文物探知館舉辦的「從灣區啟航:『南海一號』與海上絲綢之路」展覽已可見一斑。於2007年打撈出水的宋代古船「南海一號」是迄今為止保存最完整的古代遠洋商船,出土的大量文物包括瓷器、銅鐵器、金銀器、漆木器等。

該展覽中,255項展品,包括香港不同考古遺址,尤以聖山遺址出土居多的同類醬釉「廣東罐」殘片,揭示香港在海上絲路歷史進程中的角色─秦漢以降,以廣州港為中心、香港及澳門等地為中轉站的多層次貿易港口體系已逐漸成型。

近年香港最矚目的考古發現,當屬九龍城宋皇臺聖山遺址出土大量南宋至元代的遺跡,其中數以十萬計陶瓷碎片,有利於了解在宋元時期香港與海上貿易的關係,比如以帶有文字的「陶罐碎片」為例,如有紀年「大觀二年」、商品產地如「江夏」、商號名稱如「蓮花號」,反映宋皇臺與鄰近地區之間活躍的商品經濟;出土的「青瓷及青白瓷」與東亞、東南亞及中國沿海沉船及港口遺址出土瓷器類近,推斷大部分應為海貿商品。

有學者認為,宋皇臺站考古發現顯示,香港被英國佔領之前,已有陶瓷貿易、商業及手工業等發展,絕非落後的「小漁村」。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