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債券通優化擴容,分析認為,新政聚焦產品供給、市場流動性、金融基礎設施優化等三大核心,從多維度提升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吸引力和功能性,政策將進一步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的地位。
「政策將對人民幣國際化帶來積極影響。」內地經濟學家宋清輝解釋,通過豐富人民幣計價產品、提升市場流動性、優化風險管理工具,可顯著提升全球投資者持有人民幣資產的意願和信心,更靈活的流動性管理和更高效的交易機制,將令人民幣資產更具投資價值。另一方面,擴大「南向通」參與機構範圍,並有望將人民幣計價股票納入港股通,將增加人民幣在投資和交易領域的跨境使用規模,更多境外投資者可直接使用人民幣投資內地或香港的金融產品。
發揮「內引外聯」優勢
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特聘研究員鄧宇強調,香港始終發揮着「超級聯繫人和增值人」的作用,內地與香港「互聯互通」已涵蓋資本市場、金融市場、服務貿易等多領域,相關政策部署有利於持續發揮香港「內引外聯」優勢。南向和北向資金配置效能的增強,加快助力「投資中國」和中企「出海」,成為中國金融和資本市場開放的重要載體。當前市況下,深化內地與香港市場全方位「互聯互通」,有利於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使香港成為中國資產全球配置和海外投資者「投資中國」的關鍵樞紐。
宋清輝相信,香港離岸人民幣市場的穩健發展,有助於增強人民幣作為全球儲備貨幣和避險資產的吸引力,推動各國央行或機構增加人民幣資產配置。
他建議,探索推出更多創新型「互聯互通」機制,進一步放寬額度限制、擴大可投資產品範圍等,以鞏固並提升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樞紐地位。此外,香港應大力發展人民幣計價的金融科技產品,積極探索將「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應用於人民幣跨境支付、結算和資產管理領域,不斷提升跨境支付結算的安全性和效率。\大公報記者 倪巍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