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社評/加快推進「北環綫」 塑造發展新動能

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昨日批准北環綫項目第一部分的財務安排,特區政府其後與港鐵簽訂第一部分項目協議,估計造價314億港元,採用「鐵路加物業」建造模式。為加快工程進度,北環綫在建設中有多項突破,包括主線及支線將合併為單一項目,善用內地建造方式和標準,精簡流程節省成本,爭取在2034年同步開通主線和支線,比原先規劃的時間表提前兩年。

北環綫是支撐香港未來發展的重點基建工程,其主線將成為北部都會區多個新發展區的公共運輸骨幹,配合沿線發展新增人口的運輸需求。北環綫將連結東鐵綫的落馬洲支線和屯馬綫,實現香港南北交通的閉環連貫,打通香港經濟發展的任督二脈。北環綫還將通過皇崗站與深圳鐵路線連結,促進港深交流,為加快大灣區建設注入新動力。

北環綫的重要性毋庸多言。為了加快建設進度,特區政府展現了改革破局的決心。首先,將北環綫主線和支線合併為單一項目,全盤規劃,分段推進。現階段同港鐵簽訂的第一部分項目協議,在立即推動主線項目建設的同時,同步進行支線的詳細規劃、設計和法定程序,實現協同效應並節省成本。事實上,早前特區政府與港鐵簽訂北環綫古洞站項目協議時,已同時要求港鐵預留相關預算,為北環綫主線詳細規劃及設計。相關工作已經完成,而部分前期工程亦已展開。

其次,為進一步降低成本及加快建造速度,政府推出了多項改革措施,包括因應項目的跨境元素,善用內地建造方式和標準。內地被譽為「基建狂魔」,不論是建造技術、建造思路還是建造工具,都領先世界。香港借鑒和引入內地模式,可取事半功倍之效。為統籌項目發展,路政署將設立專責小組負責審批,精簡項目流程,加快審批程序,成熟一項就推出一項。北環綫支線的完工時間可因此提前兩年,達至與主線在2034年前同步開通的目標。

北環綫建設採「鐵路加物業」模式,這是香港行之經年且有效的鐵路發展模式。特區政府將10幅沿線發展用地的商住項目批給港鐵,加上港鐵使用內部資源、發行債券及其他一系列融資安排,獲得建造北環綫的全部資金。根據協議,將來特區政府按照「設有鐵路」基礎評定十足市值地價,當中扣除一筆總數390億元的固定總額,作為對港鐵推動北環綫第一部分的財務資助。在此安排下,特區政府不用動用公帑,就可以建造出北環綫,有效緩解財赤之下的政府開支壓力。

值得一提的是,北環綫支線經新田站接駁主線,並經洲頭和河套站連接至皇崗口岸,而皇崗口岸重建工程預期在今年底基本完成,最快明年投入使用。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近日表示,新皇崗口岸將採用澳門至珠海的「一地兩檢」模式,如果香港市民在內地登記身份資源,可進一步簡化為「一地一檢」模式,即港人北上使用回鄉證,回港使用身份證,通關時間將大幅減至5分鐘。類似的通關模式,未來將在更多的關口採用,這不僅為香港和內地居民互訪帶來方便,也增加了國際遊客透過香港進入內地的誘因。

香港的公共交通一向發達,基建效率享譽全球,成為香港競爭力的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月前國際著名旅遊雜誌《Time Out》更將香港選為全球最佳公共交通城市。但香港不應也不會因此而自滿。北環綫從設計到動工都在加速,體現了特區政府拆牆鬆綁、改革破局的勇氣。改革沒有完成時,社會各界期待將提速、提效、提質、提量落實到每一項施政之中。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