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的改革開放可以稱為影響世界走向的最重要歷史篇章之一,中國不僅因此取得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還深刻影響着亞洲乃至全球的可持續發展進程,在世界經濟格局發生重大變革的當下,中國的發展經驗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寶貴借鑒。
如果說20世紀是美國的世紀,那麼21世紀很可能將成為亞洲的世紀。目前,全球70%的經濟增長來自中國及其周邊亞洲國家。亞洲取得的巨大進步,正是得益於中國這一強勁的發展引擎。從改革開放到綠色轉型,中國的發展歷程展現了獨特的道路選擇。
從改革開放到綠色轉型
中國的發展可以劃分為兩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始於1978年,在鄧小平同志的領導下,中國專注於減貧和經濟增長。這一階段取得顯著成效,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升,教育普及程度不斷提高,人均壽命從建國初期的不到30歲提升到現在的78歲。在這一階段,中國完成了從一個貧困國家到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轉變,創造了人類發展史上的奇跡。
第二階段是在習近平主席領導下的生態文明建設階段。2005年8月,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開啟了中國綠色發展的新篇章。這一階段,中國將發展重心從單純的經濟增長轉向經濟與環境的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向綠色低碳方向轉型。在這一理念指導下,中國通過完善的治理體系、清晰的發展理念和市場化改革,推動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和普及,為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作出重要貢獻。比如,在太陽能等清潔能源方面,中國為世界樹立了榜樣。
中國在綠色發展方面的成就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首先,中國建立了獨特的治理體系和發展理念。這種理念強調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統一,通過頂層設計確保綠色發展戰略的貫徹落實。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政府都將綠色發展作為重要施政理念,保證了政策的連續性和有效性。
其次,中國在脫貧攻堅方面積累的經驗,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有益借鑒。中國通過精準扶貧等措施,實現了全面脫貧的目標。這種將減貧與綠色發展相結合的方式,展現了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徑。特別是在農村地區,通過發展生態農業、鄉村旅遊等綠色產業,既保護了環境,又增加了農民收入。
積極推動國際可持續合作
第三,中國推行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通過市場競爭推動清潔能源技術創新和成本降低。以太陽能產業為例,在市場競爭推動下,太陽能發電成本降低了90%。截至今年5月,中國新增太陽能併網容量達100千兆瓦,相當於印度、日本、德國太陽能發電總和,這一成就充分展現了市場機制在推動綠色技術創新中的重要作用。
在當前全球化面臨挑戰的背景下,中國積極推動國際合作,為全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在貿易方面,中國採取開放態度,如在中非經貿博覽會上宣布對非洲國家實施零關稅政策,支持非洲經濟發展。在產業合作方面,中國企業積極開展海外投資,如寧德時代在印度尼西亞投資60億美元建設新能源電池工廠,比亞迪在巴西、土耳其等多個國家投資建廠,推動清潔能源技術的全球應用。
同時,中國與歐洲等發達經濟體在綠色發展領域的合作也在不斷深化。雙方在清潔能源、環境保護等領域開展廣泛合作,共同推動全球綠色轉型。中國市場的開放也為外國企業提供了發展機遇,促進了技術交流和創新。
中國的實踐證明,在全球綠色轉型進程中,通過正確的發展理念、有效的治理體系和市場化改革,可以實現經濟增長與環境保護的協調發展。這種發展模式不僅推動了中國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也為全球綠色轉型提供了重要經驗。未來,隨着中國繼續深化改革開放,加強國際合作,其在全球可持續發展中的引領作用將進一步增強,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為國際金融論壇(IFF)副主席、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兼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 (www.iff.or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