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伴隨內地文旅市場的蓬勃發展,「古城熱」也隨之興起。這當中,不少古城確實成為當地創造商機、吸引客流的金字招牌,但也有一些古城經營慘淡、門可羅雀,甚至成為城市發展的一塊「雞肋」。
近日,香港新聞聯高層參訪團來到新疆喀什古城。在這裏,參訪團一行看到了店連店、舖接舖的火爆生意,看到了人挨人、人擠人的如織客流。喀什古城之所以受到遊客青睞,在於能在古城改造之中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西域風貌,遊客看不到千篇一律的商業街,收穫的都是獨特體驗。/大公報記者 張寶峰(文、圖)
「叮噹、叮噹……看一看嘞,看一看嘞,都是上好的鐵器……」漫步在喀什古城迷宮般的街巷中,參訪團一行首先被充滿節奏感的打鐵聲和吆喝聲所吸引。這裏是坎土曼巴扎,就是「鐵業公社」的意思。店主米吉提·麥麥提正和匠人們一起將通紅的鐵塊鍛造成各種器具。
走進店舖內,精緻的茶具、各式的花器、碩大的鐵鏟,琳琅滿目,彷彿進入了一個「鐵器的王國」。「我家世世代代都在這裏打鐵,到我這一輩,已經是第六代傳承人了。」米吉提·麥麥提熱情地對大公報記者說,「現在我們還開發了很多新的樣式,讓外地的遊客朋友也喜歡我們的產品。」
一屋一設計 造就「移步換景」體驗
選中一款造型古樸、價格實惠的茶壺後,記者隨參訪團繼續漫行喀什古城。在眾多老屋中間,一座純木質打造、金光燦燦的高樓突然閃現在人們面前。「這裏叫做『空中樓閣』,是古城裏很熱門的打卡點。它生動還原了歷史上一位巴依老爺的家庭面貌,包括他妻子和子女的卧室、餐廳等。對古城歷史感興趣的遊客,每天都絡繹不絕地趕到這裏拍照。」
在喀什古城,人們彷彿穿越回歷史上的西域大地,無論各色商品,還是衣食屋宇,都保留着最原汁原味的喀什風貌。所以,來到這裏的遊客看不到千篇一律的商業街,碰不到大同小異的快餐品,人們收穫的都是異域風情、獨特體驗,這也成就了喀什古城的底蘊和魅力。
與內地其他古城相似,喀什古城也經歷過政府主持的改造工程。但與很多地方不同的是,喀什古城的改造方案堅持「原住戶深度參與」「一房屋一個設計」的原則。換言之,老舊危房想改造成什麼樣子,由當地百姓、每家戶主自己提意見,甚至給方案,而且盡量做到「一屋一景、絕無雷同」。這造就了喀什古城「移步換景」的獨特體驗。
改造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可
正因為卓越的改造效果,喀什老城還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認可,並在2015年被評為新疆第一個歷史人文5A級景區。當地居民也藉此契機,將自家房屋打造成特色民宿、手工藝品店、餐館等,參與到旅遊產業發展中,既實現了就地就業、就近創業,也實現了多元增收、共同致富。與之相比,近年來內地各種「古城」拔地而起,投資動輒過億,卻缺乏底蘊、鮮少特色、嚴重雷同,讓不少項目陷入低效運營甚至荒廢的困境。
「喀什古城成功的關鍵在於這裏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城市改造又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來的風貌,所以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特色。」喀什當地一位負責人對大公報記者說,從「危舊房改造」到「文旅經濟發展」,喀什老城生動闡釋了「以人為本」的理念,也積累了老城改造的成功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