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財經萬象/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四點建議\付一夫

  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能夠吸引周邊地區及國家的消費者專程購物,因此建立優質的消費環境十分重要。

近年來,中國開始發力培育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放眼海內外,不同國家和地區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由於資源稟賦、經濟基礎、民俗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各個城市採取的發展思路和現實路徑也有所差異。不過,這當中有不少共通的做法值得參考。筆者嘗試給出四點建議。

打造特色旅遊業 豐富商品供給

第一,打造特色文化旅遊產業。

能夠吸引周邊地區乃至其他國家的眾多消費者專程來此購物花銷,是成為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先決條件。在中國電商行業已經頗為發達的當下,很多外地消費者似乎並無必要專程趕到某個城市進行消費,線上下單即可買到所需消費品,而傳統的「消費中心城市」概念彷彿也正在受到挑戰。

然而換個角度看,即便電商行業已頗為成熟,但諸如香港、迪拜等城市每年依然能迎來大量來自不同地方的消費者,二者並沒有因為電商的便利而失去其消費中心城市的地位。這其中,最大的「奧秘」便在於旅遊業。

一方面,旅遊是最為典型的體驗型經濟活動,天生帶有出行和聚眾屬性,遊客只有親身經歷感受才能得到滿足;另一方面,旅遊業不僅涉及到餐飲、酒店、交通、景區景點、商超、娛樂設施等諸多領域,還關聯到農業、園林、建築、金融、保險、通訊、廣告等其他配套產業部門,任何一個領域都與消費密切相關。

因此想要吸引更多的外地居民專程來此消費,發達的旅遊業不可或缺。各地在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過程中,應當更加注重當地旅遊業的發展,比如充分開發當地旅遊資源,打造更多符合不同消費者需求的旅遊線路及產品;培育夜遊景點和特色體驗項目,不斷豐富夜間文旅消費內容和服務;加快文旅類特色小鎮建設,推動景區、度假區提檔升級等。

第二,提高消費載體建設,豐富商品服務供給。

彰顯國際時尚與歷史人文特色,是國際消費中心城市的主要標誌之一,為此各地應高度重視核心商圈的建設發展,並在基礎設施完善升級、商業街區保護等方面給予充分支持。同時支持借助一系列國際時尚主題活動來提升商圈及整個城市的影響力,將商圈從單純的購物場所轉變為集體驗、社交為一體的活動中心。

與此同時,各地還着力引進國際國內一線品牌,大力發展首發經濟,引導優質消費資源加快集聚發展,提升高端品牌的投放首位度;加快智慧商圈的探索步伐,鼓勵企業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展新業態,探索新模式,推動實體商業轉型升級;依託各地資源稟賦,着力建設文化旅遊精品路線和個性化旅遊產品,支持夜經濟發展;推動線上線下深入融合,強化服務意識,提升服務水平,為消費者帶來物超所值的體驗感。

建優質消費環境 提升城市品牌

第三,營造舒適放心消費環境。

各地應繼續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讓廣大消費者買得放心。具體可以考慮健全守信「紅名單」、失信「黑名單」等機制,對信用風險等級較高的市場主體要提高商品抽檢頻次,並及時向公眾提示消費預警,對於製假、售假、虛假宣傳、投機等破壞誠信的行為予以堅決打擊,以此促進市場公平競爭,維護好市場秩序;還應充分發揮消費者組織作用,加強消費維權體系建設,持續提升消費環境安全度和消費者滿意度。

另外,放眼全球,大多數消費中心城市都是生態宜居的現代化城市,而「生態宜居」本身就是在給消費者營造良好的環境。為此,各地應當繼續完善城市規劃布局,着力強化城市公共服務和空間環境品質的提升,特別是要充分發揮山水城林優勢,強化自然生態景觀保護和城鄉綠色景觀建設,使得城鄉與自然風光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同時在教育、醫療、城市安全等方面不斷優化,增強城市人文生態綜合魅力。

第四,提升城市品牌形象。

城市品牌形象是城市「軟實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良好的品牌形象不僅能折射出城市的魅力和文明程度,還能形成一種強大的凝聚力和輻射力,成為擴大對外交往、吸引外地遊客以及投資者的「金字招牌」,將無形的精神財富轉化為有形的物質財富。

就中國而言,部分城市憑藉悠久的歷史文化、優美的風景名勝、堅實的經濟基礎、雄厚的科教實力等優勢,目前在城市品牌形象方面現已形成一定氣候,下一階段應將重點放在如何提升國際影響力上來。這便需要各地進一步加大國際交流合作力度,積極引進和承接各項國際性的會展、賽事、論壇等,並學習發達國家會展等項目的標準與品質,大力拓展海內外知名會展組織機構的聯繫及合作渠道,增強當地企業承接國際大型活動的能力。此外,還應支持當地企業和品牌「走出去」,尤其是對積極培育本土品牌,對潛力型、創新型企業予以政策支持,不斷提高其區域及國際競爭力,強化海外市場對於企業以及城市的品牌形象認知等。

(作者為星圖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