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報詳情頁

伏牛山/劉詩利讀書\喬 苓

工地大叔劉詩利近期走紅網絡,這位年近六旬的建築工人在北京通州馬駒橋附近零工市場打散工,綁鋼筋、打混凝土、砌牆的活兒都幹,卻在生活的瑣碎之外堅持讀書。日前,滿臉皺紋、神情拘謹的他「格格不入」地出現在北京圖書大廈一場新書簽售會上,編輯在現場用手機拍下一段交談對話上傳到網上,受到廣泛關注。從馬駒橋到北京圖書大廈有三十多公里,有時搭公交乘地鐵,有時騎兩個多小時自行車過來,劉詩利說一天幹九個多小時,下了班一般就累得沒氣力了,「但有時候就是想歇一兩天,來看一看書。」

書並不是非看不可,有的人即使大字不識,也能在生意上風生水起。為什麼許多人即使沒有太好條件卻還喜歡讀書,「有時候就是想歇一兩天,來看一看書」,可能正如劉詩利所說,想把自己「弄」得好一點。前幾年有一位知名的暢銷書作家范雨素,她是一位家政工作者,在北京做服務員、育兒嫂,獨自帶着兩個女兒生活,卻喜歡讀書,經常參加文學課。她說「活着要做點和吃飯無關的事,滿足一下自己的精神慾望」,即使住在八平方米的出租屋中,也要保持閱讀與寫作的習慣。

想起老家的一位爺爺,住在簡易的瓦房,生活節儉,屋裏卻遍地是書。別人忙完農活喜歡打打牌喝點小酒,他從不搓麻將,不入酒局。他一輩子住在村裏,到過的最遠的地方也才是我們縣城,家裏卻藏着《羅馬帝國衰亡史》,沒事就讀,書頁讀得蜷曲。現在許多中文系大學生都未必知道張中行,他卻把張中行的《順生論》讀了又讀,手不釋卷。問他看書上螞蟻一樣大小的字有啥用,他總說字裏面長知識,道理也講得好,能讓人心情好。

生活的粗糙磨不掉對細膩的感知,劉詩利們的愛讀書,被網友稱為「站在泥土中仰望」。與許多人沒時間、沒條件讀書的抱怨形成鮮明對比,真愛讀書的話,總能抽出時間與書為伴。

友情鏈接